留守儿童的教育谁来关注
1、一,我们要多听听孩子的话孩子天生就给父母亲近,时时刻刻都在渴望父母的保护和关爱,孩子是天真的,更是真言的告知。一天不见自己的父母孩子就会想念,何况一月一年呢?有一天我去了村中学校,我便给孩子聊了起来,我问孩子你想父母吗?孩子沉默一会说,想,我父母在外挣钱呢,挣钱给我买好吃的。我又问你在家里学习吗? 孩子说:“奶奶让我给她一起去田地干活,一去就是到黑回家。”那你的作业呢?”晚上写。“”有时就让我去玩,“与自己的孩子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如人意处,给这些可怜的孩子留下了一生的遗憾。把孩子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孩子的生理心理活动、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孩子沟通交流情感,弥补留守孩子亲情的缺失。

3、关爱孩子学习由于父母双方不在身边,对孩子舌哆猢筢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减除了,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学好了,没人夸;学坏了,无人骂。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孩子的精力不放在学习上,自然就要在其它方面加以消耗,于是其行为开始出现偏差,各种超越道德、规则的行为开始在孩子身上出现。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老师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爷爷奶奶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重养轻教,致使孩子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不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成绩较差。

5、安全问题人身安全成父母家人最大牵挂。留守儿童社会阅历浅,涉世未深,稚嫩柔弱,安全防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对外界潜在危险不设防,对人身不法侵害难抗拒,正处于最需要保护的时期,属于实质意义上的“弱势群体,经常受到同学、邻居的欺负,而监护人的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又缺乏安全意识,自我防护能力弱,经常成为不法分子侵犯的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