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无理取闹怎么办
任性是孩子失去自我控制的最常见的表现,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有任性的时候。孩子在要求得不到满足时,都有失望、沮丧或不满的感受。有些时候,孩子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仅仅是哼哼唧唧几声,或让父母轻轻抚慰一下就平静下来。可有时,孩子会闹得天翻地覆,甚至歇斯底里,他们发脾气时的巨大能量会超乎你的想像实际上,孩子的无理取闹往往是有理由的,可这些理由有时被大人认为不正当,或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孩子的感受和大人不一样,他们的生理、心理的自我调节能力还很有限。美好教育认为:能有效纠正孩子的任性行为的家长有一些共同的经验:
重在预防。孩子,尤其幼小的孩子任性发作与他们的生理状态密切相关。当孩子饿了、乏了、生病了的时候,最容易一触即发,稍有不如意就会大哭大闹。家长应该注意孩子的生理需要节奏,建立合理的作息规律,使孩子的生理需要及时得到满足。当孩子适应了一种有秩序的生活.对于下面要干什么有明确的预期,会减少许多因活动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兴奋和不安,同时也减少了自己的愿望和家长的要求相冲突的情况。家长也因为孩子生活的有规律,可以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减少忙乱和烦躁。但孩子的作息时间的遵守不能像火车时刻表一样严格,要根据孩子当天的情况灵活的把握。当孩子出现烦躁不安的表现,家长首先需要考虑孩子是否缺少了睡眠、前一时间段是否玩得过量了或是身体不舒服了,然后及时采取措施满足孩子的需要。
设置明确、公平的规则。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是逐渐发展的,不要指望孩子一下子能理解你讲的道理。对孩子的期望要合理。如果家长提出超出孩子能力的要求,孩子做不到,反而更容易发脾气。幼小的孩子需要家长事前给予明确的指令,在要求他转换活动之前给予预告和准备的时间。不要根据家长自己的需要,下达命令,要求孩子立即服从。
保持奖惩的一致性和一贯性。对孩子已经发作的任性行为,最有效的方法是忽略和暂时隔离。无论采用什么方式,最重要的是所有家长对每一次任性发作的态度和措施要一致。让孩子清楚地明白用任性来胁迫家长是达不到目的的。坚持多次以后孩子的任性会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