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受砷污染后的治理方法
砷是环境中的有害物晨月鲈蜉质。对于砷污染的土壤当砷含量在土壤中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危害最大的就是农作物水稻,并通过食物链等途径有可能直接危害人类健康。
5土壤动物修复法
土壤中的某些低等动物如蚯蚓、鼠类等可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而降低了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用蚯蚓进行试验,当土壤投加As100~300、Cd10、Cu300、Pb300mg/kg时,蚯蚓对砷的富集系数最大。因此在砷污染的土壤上放养蚯蚓,待其富集砷后,采用电击、灌水等方法驱除蚯蚓,集中处理,修复砷污染土壤。但是这样就又增加了一道治理工序,和费用上的额外支出。
总结金属砷对土壤的污染及常用的治理技术,针对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及治理,具有很强代表性和实用性的是稳定固化法。是目前较受关注的一种方法。
稳定固化法的治理流程:
1>、搅拌均匀:将土壤、污泥投入搅拌机,充分搅匀破碎,加入稳固剂搅拌3-5分钟,混合均匀,形成污泥与稳固剂的混合体,其中药剂填加量是待处理土壤、污泥重量的10%-30%,酌情加水,保持混合物含水率在20~45 %,充分搅拌反应5~20分钟; 2>、静置成型,常温下养护2~7天。处理后污染物质分析,分级利用。
作用机理是模仿金属矿的形成过程,使重金属颗粒在天然岩石中间体的吸附、反应吸附、离子交换等作用下被稳固剂所固定,进一步通过硅酸、砷等含水性非晶物质及低结晶矿物的高度结晶化,使重金属成为矿物中的微量成分。产生的结晶物质可通过再结晶过程及粒子之间生成交错的晶体,形成强结构的固化网,将固化的重金属进一步封固在固化网内。此过程不仅达到了固化的作用,通过晶体交错、再结晶的不可逆反应过程,更使其达到了稳定化的效果。形成的固化物质在环境条件改变的情况下,也可抑制污染物质的再次溶出、扩散。最终达到降低重金属污染的目的。
免费申请土壤砷污染的治理方案推荐重金属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