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地址的分类ip地址的划分
1、IP地址的概念及产生(1)MAC地址:物理地址(48位),每台机器出厂时规定的唯一地址。如果根据物理地址来判断某台主机,数据将十分庞大且不利于管理。(2)IP地址:逻辑地址 (32位),可以由用户根据规定进行更改和设置。 这两类地址,需要解析协议 ARP 与逆地址解析协议RARP来进行翻译。 由于通过各种物理网络存在异构性,利用 IP 协议就可以使这些性能各异的网络从用户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统一的、抽象的逻辑互连网络,称之为虚拟互联网。 IP 地址就是给每个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分配一个在全世界范围是唯一的 32 位的标识符,它一种分等级的地址结构,由因特网名字与号码指派公司ICANN (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进行分配。


4、子网划分 两级划分有以下缺点:(1) IP 地址空间的利用率低。(2)给每一个物理网络分配一个网络号会使路由表变得太大(3)两级的 IP 地址不够灵活。因此,需要子网划分(1)在IP 地址中增加了一个“子网号字段”,使两级的 IP 地址变成为三级的 IP 地址。(2)从主机号借用若干个位作为子网号 subnet-id,而主机号 host-id 也就相应减少了若干个位。(3)通过子网掩码与IP地址相与,可以求得子网号。

6、变长子网掩码 VLSM及无分类域间路由选择 CIDR 由于划分子网的方法还是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IP地址的需求,又提出了VLSM及CIDR,他们有以下特点。(1) 变长子樘论罪朋网掩码 VLSM (Variable Length Subnet Mask)可进一步提高 IP 地址资源的利用率。 在 VLSM 的基础上又进一步研究出无分类编址方法CIDR (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2)CIDR 消除了传统的 A 类、B 类和 C 类地址以及划分子网的概念,因而可以更加有效地分配 IPv4 的地址空间。(3)CIDR使用各种长度的“网络前缀”(network-prefix)来代替分类地址中的网络号和子网号。(4)IP 地址从三级编址(使用子网掩码)又回到了两级编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