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上如何少使孩子重犯错误
作为一名现代家长,肯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刚辅导过的题目,一考试,孩子又做错了。去开家长会,你也会经常听到任课老师这样抱怨:这个题我讲了很多遍,做对的还不到一半……。是孩子苯吗?当然不是。真正的原因是学生对这个“知识点”没有真正的理解或者是没有把握住这个“知识点”的主要特征(也就是“一知半解”或是“似是而非”)。作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少犯同样的错误,会高质量的学习。那么,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呢?: 一、树立正确的“作业意识”,引导孩子正确认识作业的“功能”,培养孩子创新性的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的“功能”,也就是通过完成作业应达到的目的是明确:我学会了哪些知识;哪个知识点还需要我再下功夫学习;通过做作业,我发现了什么规律和好的学习方法等等明确自己掌握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自己还不太明白;通过这次作业,我的“新发现”是什么?下一步我的学习内容是什么?简言之,作业的“功能”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寻找“新发现”。什么叫完成作业?是书面把答案写出来或是背过老师布置的背诵内容?只是这样做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作为一名家长,要时刻给孩子灌输作业永远是“质量第一,速度第二,学习贵在思考、总结”的思想和意识,帮助孩子摒弃“喜欢做会的题、熟悉的题”的思维惰性;帮助孩子养成“学即思”的主动的学习习惯。我的儿子上三年级,.吴老师布置的作业经常是:把课文读三遍。为了提高读书的质量,当他三遍读完时,我总是要求他复述课文内容或是背诵精彩的段落(我自认为要求已经不低了),从来没有难倒过他。有一天,我有充裕的时间,就换了一种检查的方法:我提问,要求他用课文(那天学习的是《宝贵的沉默》)中的成语或四字词语回答,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情况特别差。例如:我问:“当老师问‘父母’记不记得‘你’的生日,‘你’的生日‘父母’送不送礼物时,孩子们在回答时,脸上的表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儿子没答上来,但他不甘服输似的把那一自然段倒完完整整的背了下来。后面的情况也是如此。那天,经过我和儿子的探讨,儿子认识到了该怎样读课文:一是把好词划出来;二是充分想像,想像课文中的情景;三是把课文中的神态、动作进行模拟和表演。现在,这种检查方法也难不住他了。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就等你的开发。方法是无止境的。 二、引导孩子重视“方法”的学习和运用。“方法”是学习本身很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关乎学习质量高低最重要的因素。家长对孩子的辅导,重点也应是“方法”的指点,而不是答案的直接说教。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不同的科目、不同的内容,应用不同的方法。小学内容虽然浅显,但却包含着丰富的方法,如:作图法(很多同学,到了高年级,有的就是因为不善于作图解题,而形成了学习障碍)、列举法(此法对孩子“发散思维”的培养很有帮助)、假设法(对于培养孩子主动思维很有益处)、想像法(对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很有好处)等等。再如初中物理(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到初中阶段,最难学的就是物理),简言之,就是方法的学习、汇集和运用。 三、对“错题”要有足够的重视。练习、测验、考试中出现的错误,不要只满足于“改正”。为了使自己尽量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要做到如下几方面:1、把错题改对;2、找出错误的原因;3、总结出不再犯此类错误应注意的事项;4、对典型的错题,要整理到“错题集”上;5、定期复习“错题集”等等。错题是学习进步路上的奠基石。很多孩子学习也很努力,但成绩却不甚理想,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错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对于一名家长,要教育、引导孩子,学习需要反思,“错误”是我们学习路上最好的朋友。据说山东高考理科状元李明 “错题集”有32本。 孩子的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的重视和教育引导非常重要.(山东 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