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是河南省的地级市,开封历史上被黄河水淹过几次
史上开封城被黄河水总共淹埋了6次,又一次次的崛起。
开封,古称老丘、大梁、陈留、汴州、东京、汴京、汴梁等,简称汴。金贞元年(1213年)的汴京文庙,在元至元元年(1264年)改建为汴梁路学,此后学庙屡遭洪水淹没。先是元至正四年(1344年)黄河决口汴梁,学宫被淹。
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称开封府儒学,洪武二十年(1387年)、二十三年(1390年)河决开封,府儒学两次被淹。明永乐五年(1407年)开封府儒学移建于丽景门(宋门)内西北,明天顺五年(1461年)黄河决口土城,开封城内洪水深丈余,府儒学又被淹没。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官军先决口黄河,水淹闯王农民军,后闯王农民军决口水淹明官军,开封全城毁灭,文庙随之全部淹没于地下,直到清顺治九年(1652年),开封知府朱之瑶将文庙移至今文庙街处。
扩展资料:
开封的先民活动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开封市祥符区万隆乡万隆岗遗址和尉氏县洧川镇断头岗遗址,发现了数处新石器早期裴李岗文化遗址,其发掘证明,早在五、六千年前,开封市域内就已经有人类活动。
五帝之一的颛顼早年因辅佐少昊有功,被封于高阳(今杞县高阳镇),故又号称“高阳氏”。夏朝,自帝杼至帝廑在开封一带建都217年,史称老丘(今开封市东北国都里村),这是开封有明确历史记载的第一次建都。
参考资料:凤凰河南网-品读开封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