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的语音表达技巧

2025-05-20 05:04:09

1、生理停顿即朗诵者根据气息需要,在不影响语义完整的地方作一个短暂的停歇。要注意,生理停顿,不要妨碍语意表达,不割裂语法结构;语法停顿是反映一句话里面的语法关系的,在书面语言里就反映为标点。一般来说,语法停顿时间的长短同标点大致相关。例如句号、问号、叹号后的停顿比分号、冒号长;分号、冒号后的停顿比逗号长;逗号后的停顿比顿号长;段落之间的停顿则长于句子停顿的时间。为了强调某一事物,突出某个语意或某种感情,而在书面上没有标点、在生理上也可不作停顿的地方作了停顿,或者在书面上有标点的地方作了较大的停顿,这样的停顿我们称为强调停顿。强调停顿主要是靠仔细揣摩作品,深刻体会其内在含义来安排的。

朗诵的语音表达技巧

2、强调重音指的是为了表示某种特殊的感情和强调某种特殊意义而故意说得重一些的音,目的在引起听者注意自己所要强调的某个部分。语句在什么地方该用强调重音并没有固定的规律,而是受说话的环境。内容和感情支配的。同一句话,强调重音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往往不同。

3、语速应当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决定。朗读表示叙述或说明的内容用中速;描写、回忆、抒情的内容要读得稍慢;表现急趋溉湮唤切心情和紧张情境的句子,或者表现兴奋及愤怒感情的句子,读时一般用快速;表示庄严、沉痛、宁静内容的句子,读时一般要慢些。朗诵诗歌时,要用富有感染力的声音把作品的内容、思想传达给听者,不仅要深刻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更重要的是传达内容和感情时恰当地利用重音、停顿、节奏、语调这四种语音技巧。或单独使用;或二者结合;或四种综合。当然,他们之间的联系也是有条件的,决不可生搬硬套,一定要切合作品。停顿不可乱停;不用重读的地方不要人为添加;节奏上不能与全诗的基调背道而驰;而语调方面千万不可因个人情绪波动;特别是具体运用过程中要灵活,有原则,不要因为突出自己的朗诵功底而面面俱到地体现这四个方面。

朗诵的语音表达技巧

4、所谓重音,就是表演者运用声音形式着意强调和突出的音节(词语和词组)。[5]它是诗歌朗诵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坂叹蝠咪较高的审美价值。恰当的运用重音,能准确地表达具体语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突出地表达作品的主题。而重音的确定是在仔细钻研、准确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把握住全篇的中心,根据每词、每句、每段在表义上所处的地位及发挥的作用,逐一确定每一语句应该着意强调和突出的音节(词语或词组)。如果按照语法结构来判断,重音词语的位置一般是:谓语、定语、状语、补语,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也常常重读。一般来说,重音分为语法重音、逻辑重音和感情重音三种,如能准确地把握诗歌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线索,使三种重音配合得适当匀称,能够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再现诗歌的“文气”。而具体到某一重音该用怎样的表达方式,应根据不同情况而定。表达重音的方式常用的有加强音量、夸大调值、拖长音节、一字一顿、重音轻读等等。

5、停顿就是语句或词语之间声音上的间歇。在说话的时候,停顿是生理的需要,也是内容表达的需要。朗诵诗歌时,停顿更是不可或缺的。适当的停顿不仅可以调节气息,而且最重要的是可以恰如其分的传情达意,解构“文气”。马克.吐温曾经这样评价:“恰如其分的停顿经常产生非凡的效果,这是语言本身难以达到的。”因此,朗诵时要特别把握好停顿,做到“声静心不静,音断气不断”。即声音虽然停止了,文章的气势和文意却不能停顿。“声断意连”使情感在气势的支持下,填补声音的空白,增强作品的内涵。从而声情并茂、透彻淋漓地把原作品呈现出来。

6、了解了节奏的类型,而在诗歌朗诵中选用哪种节奏并不是随心所欲的。有的朗诵者只凭自己对某首诗的表面理解,遇到激动处就扯起嗓门喊;或者过于悲伤,没有遵照诗人的情感,完全转换成了自己的感受。有的没有把握节奏的快慢强弱,朗诵时越来越快,越来越强。这些都会影响诗歌“文气”的再现。节奏过快过强,朗诵者疲劳,听众乏味;节奏过慢,听上去很做作;只有不温不火,恰到好处,以声传情,才能得到美的享受。由此,确定节奏要以作品的内容、情感、形式、结构等等来作为依据。其诗歌“文气”解构中节奏的运用也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朗诵的语音表达技巧

7、在汉语中,字有字调,句有句调。我们通常称字调为声调,是指音节的高低升降。而句调我们茸垂扌馔则称为语调,是指语句的高低升降。句调是贯穿整个句干的,只是在句未音节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句调根据表示的语气和感情态度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升调、降调、平调、曲调。总之,诗歌的“文气”是抽象的概念,它也会因为各种技巧的不同运用而产生不同的效果。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把“文气”与音乐作比。他认为同样品质的音乐,不同的演唱者会产生“引气不齐”而“巧拙有素”的现象。因此,朗诵诗歌时,要全面解构“文气”,一定要朗诵者根据自己的正确理解,合理的运用各种技巧。老舍说得好,要全面利用语言,在表达思想感情的时候,不忘了语言的简练、明确、生动;也不忘了语言的节奏、声音等方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通过朗诵真正进入诗人的审美世界中,去领略那艺术的无限风光。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