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乖宝宝”

2025-05-29 09:10:06

1、看到这样的题目,你一定会问:“不做乖宝宝,那把孩子教育成什么呢?难道要教孩子们叛逆吗?”

不做“乖宝宝”

3、上幼儿园后,为了让那些无拘无束的孩子们变“乖”,阿姨也想出了一个个主意,比如发小红花,奖励糖果等。当有一、两个孩子不太听话时,阿姨会这样诱导孩子们:“宝贝,你看我们班的晶晶多乖啊!她今天又得了一个小红花,你也要学乖哦,这样,阿姨也会奖励你的。”

不做“乖宝宝”

5、等孩子们考上大学,终于有了自己可以翱翔的天空。这时的遛襟粝颉他们不再像中小学时那样“听话”,他们开始游戏人生,不再埋头学习,而是沉溺于网络之中。五年的大学生活没有教会他们怎样求知,却教会了他们网络聊天。等大学毕业后,就要走上工作岗位时,他们才觉得那样茫然。无法面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就业难上加难。这时的他们也想乖乖地听从命运的安排,可命运不会因为他们的顺从而改变初衷。许多的大学生面临的是就业的艰难,真的是“高不成,低不就”。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归根到底是教育者的失职,是家长从小对孩子灌输“要乖乖地听话”的思想。孩子早已经习惯了“墨守陈规”,让他们走出大学校门时再去创新无疑是“赶着鸭子上架”。

6、其实,“乖”并不是“好孩子”的唯一标准。一个好孩子应该有自己的思想,而不是“唯师是从”。做为一名老师首先要教会学生“求异”,敢于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当孩子们与自己的讲解有分歧时,不要向他们泼冷水,而应该鼓励他们的大胆和勇气。

7、做为一名家长,我们也应该转变观念,不要让“乖”害了孩子一生。当家长说得、做得有理时,才要求孩子听话。如果家长做错了,还要孩子乖乖听话吗?那只能让孩子“误入歧途”。相信朋友们记得古人的一个悲剧故事:一个罪犯在临刑时提出这样的要求,最后吃一口妈妈的奶。当妈妈满足他的要求时,他却一口咬掉了妈妈的乳头。他声泪俱下:“妈妈,都是你害了我啊!是你让我学会了偷盗,是你亲自把儿送上了断头台!”他的母亲流下了悔恨的泪水,却无力回天,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儿子惨死在侩子手的屠刀之下。

8、不做“乖”宝宝,让孩子学会独立,教孩子懂得创新。不要逼迫孩子无休止地做什么习题,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生存。不要刻意安排孩子的人生,让他们去经历人生的风风雨雨。这样,他们才会懂得“阳光总在风雨后”的道理。

9、“我的未来不是梦……”,让孩子自己去闯一闯。风雨不会折断他们的翅膀,你的溺爱可能会让他们忘记了应该怎样飞翔。家长朋友们,请相信自己的孩子,相信他们会用双手创造属于他们的美好未来。有一天,当你发现自己的孩子不再“乖”时,也许,他们已经学会了“飞翔”!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相关推荐
  • 阅读量:82
  • 阅读量:82
  • 阅读量:22
  • 阅读量:92
  • 阅读量:96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