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理不分科引热议 担心加重孩子负担
高考政策的每一次瓢遥费涓调整或改革都牵动万千学子和家长的心,卓越教育老师为各位高考的家长和学生整理了相关资料,以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文理不分科” 引发热议,有专家认为——
重在改革怎么考 何须纠结考什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
高考不分文理科,这在2009年制订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时就曾引起广泛讨论,但2010年颁布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并未提及。这次《决定》则明确提到不分文理科。“文理不分科”是什么概念?如果是回到以前的“全科时代”,那么必然加重学生负担,如果不是,又将如何与考试、招生衔接?
不分科有利素质培养
1997年,就读于梅州兴宁一中的何智以640多分的成绩考上了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系,那一年,广东高考实行的是全国统一的“大文大理”考试方案,俗称“3+2”,即文科是考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和历史,理科是考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和化学。
几乎全国的高中生都一个样,考什么就学什么。于是,在高二开始文理科分班时,文科生自然是把物理和化学晾在一边,理科生便把政治和历史抛在一边。这样的应试模式延续至今。
何智一直对文科不感兴趣,高二分科时选择了理科。何智毕业后来到了广雅中学当数学老师,2009年任教导处主任。岗位的转换,才让他意识到忽视文科学习带来的问题——“很多场合要写讲话稿,还要写好多材料。”这时才感觉“笔杆子不听话”。尽管何智在工作之余会强化文科知识的学习,但这样“补课”的效果远不如求学阶段高效。
何智认为,从今后对学生的素质培养来看,不分文理科是好的,因为绝大多数行业需要用到综合知识,文理兼备对以后的工作有好处。《决定》提出“减少统考科目”,如果将其余后面的“不分文理科“一起理解,应该是不会所有科目都要考试的,但也不排除回到以“大综合”的模式,那对学生来说负担就没有减轻。
广东高考改革演变
从1999年至今,广东高考进行了大概5次改革。
1999年之前,广东高考基本和全国大部分地区一样,采用统一的方案,即“3+2”模式。
1999年,进行“3十X”方案试点,采取语、数、英3门算总分,外加一个“X科”作为录取资格线。
2000年,推行“3+综合+X”,并连同原先的“X科”,采取两个资格线办法。
2001年至2006年,调整为“3+综合+X”模式,采取语、数、英、综合、X等5门算总分的办法。
2007年:开始采用“3+文科基础/理科基础+X”的考试模式,恢复了文理科的区别,文理科分开划线录取。计分方式从标准分恢复为原始分,开始采用综合素质测评。
2010年至今:实施3+文/理综合模式,并进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与录取挂钩。高考成绩、学业水平考试等级和综合素质测评共同作为考生学业测评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