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的逻辑是什么为什么人和人之间的差距那么大
1、从70年代末开始到80年代初,搞投机倒把的个体户是第一批发财者,而这些人往往是被主流国营经济拒之门外,被逼无奈才出去闯的。到了80年代中后期,发财的人又从体制外回到体制内。依托村或者集体社,利用自身在原有社体制内的声望或者职务(村长,支部书记),集资办起了加工厂的人成为第二批暴富者,这一波机会和体制转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90年代早期的价格双轨制改革和90年代后期的国退民进,不知道有多少人利用国有资本变卖的机遇,抓住了廉价买卖产权的机会。2000年开始到2005年,加入世贸又给出口加工业带来历史性的机遇,货代、纺织品出口都养肥了大把没有文化的沿海小老板。2005年的时候随便开个什么矿,之后的商品大牛市会让你的钱多到用麻袋装。至于商品房改革、股权分置改革、资本市场的发展更是和每个家庭的财富息息相关。大的暴富机会,中国在过去20年出现了不下十次,最大的机遇几乎全都和政治格局变化息息相关。其基本特点是一波流,一波三五年让你赚个饱,但这波赚完还想继续赚,几乎不可能。煤矿、进出口加工,这才几年而已,现在已经在生存线上挣扎。

3、其实研究自己比研究他人、研究金钱更重要。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对自己的了解远远没有自己以为的多。能赚钱不代表自己就能从钱中获得享受,对金钱的态度其实是一件特别个人化的事情。大部分人也许可以做到正确衡量各种资源的时间价值、却往往对自己的时间成本毫不在意,对自己的收益偏好毫无概念。这种能力需要建立在深刻了解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的基础之上,同样的资金、时间,由于掌握信息的差异,对自己来说,用在哪里最值得,用在哪里对当下、对未来的效用最大,都是需要反复摸索和实践的。穷人往往把“钱”看的太“值钱”,把“钱”以外的资源,例如自己的时间,看得太不值钱。很多人喜欢把赚钱、理财、投资混为一谈,其实这是三件性质完全不同的事情,所需要点亮的技能树也不尽相同。会赚钱的人不一定会理财,会理财和会投资也是完全两码事,会投资的人你若让他凭自己做生意,很可能亏的一塌糊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