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巧记历史知识的经验
历年的公务员考试中,常识判断部分的历史考题往往占一定比重,实在不可小觑。然而历史只是上下几千年,中外贯通,涵盖的内容极广,让大多数考生望而兴叹,很多人不得已采取了放弃的做法。实际上,尽管历史知识看起来如此繁杂,但是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来复习,短时间内完全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为了帮考生更好的备考历史常识题,结合《国家公务员考试综合教材》整理出以下几个复习方法,方便考生复习:
经验一
1、以历史时间为本,把握住历史发展的脉络。这是做好历史复习的关键。不管是多么繁杂的历史知识,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时间之上,历史复习,首先要做的是形成一个完整清晰的历史脉络,惟其如此才能从宏观上构建起知识框架,做到心中有数。如中国的历史就可以分为:古代史、近代史、向社会主义过度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革十年和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更详细的划分可以这样分:古代史,考生可以按照先秦、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的朝代顺序来掌握;近现代史,可以按照“西方列强侵略史”和“中国人民反抗史”这样两条线索来梳理;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1949年-195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是1956年-1966年、文革十年是1966年-1976年、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是从1978开始,按照这样的发展阶段来把握,考生就容易形成完整清晰的历史脉络,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纷繁杂陈的知识点时做到繁而不琐、杂而不乱。
经验二
1、以历史事件、人物为纲,重点掌握不同时期具有一定影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就目前来看,国考历史知识的考查还主要集中在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一般了解和简单识记上,尚未涉及对历史事件因果关系及其细节的考核,增加考试难度的主要做法是历史知识的综合和事件的排序。因此,考生在复习时,完全不必拘泥历史过程的前因后果,纠缠于各种细枝末节,而应突出重点,牢牢掌握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一定影响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在把握知识框架的前提下,把不同时期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按照时间顺序一一列出来,分别加以了解和记忆,就能大大地提高复习的效率。
经验三
1、努力挖掘和当前热点时事具有一定关联性的历史知识。联系现实考历史,是国考历史出题的又一突出特点。如2009年国考中的“鲁国初税亩”、“两弹一星”等题都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征。按照这一出题思路,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应有意识地运用发散思维,努力挖掘一下,看看当前热点时事中有哪些和过往历史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将这些关联性的历史知识找出来,认真掌握一下。例如,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围绕这一热点时事,考生可归纳总结一下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三次历史性巨变”、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进程中有哪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又如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有关五四运动的历史就应该认真地复习准备;此外,像新疆“7·5事件”,可联系中国古代史、近代史上有关新疆历史的内容,如张骞出使西域、西域都护、骨力裴罗、伊犁将军、左宗棠平叛等进行一个梳理,如此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