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药物治疗高血压不好
1、 药物只能降低血压值,并不能除去病因
早在上个世纪的20年代就有人提出血压高是病,需要治疗,此时离血压计的发明才12年。到上个世纪50年代后,各种抗高血压药物陆续问世,成了至今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手段。这或许是人类期望寿命增加的一个因素。
目前的降血压药物有多种类型,作用机制各不相同,它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参与到血液循环的生理活动中,使血压降下来。
但是,这些药物不可能改变身体内导致血压过分升高的那些因素,例如血管硬化、弹性减少,血管狭窄等等。好多导致血压高的因素,似乎不可逆转,这些多与器官的损伤、老化、紊乱等有关。如没有药物的掺和,血压就会一切照旧。这不像那些能除去病因的药物,如杀菌的抗生素,它会和体内激发出的免疫力一道,杀死病菌。到病好了,就可以不再用药了。
就好比我们援助一个穷困地区,如果只提供食品衣物,没有注意帮助其生产、开辟财源,一旦外来的财物减少或失去,他们仍会复贫。在不能去除病因的情况下,抗高血压的药物就只是一种外援,是高血压病人不能缺少的外援。
也就是说,高血压病人一直需要药物,要靠外援的药物来保持正常的血压。医疗实践已证明,保持正常的血压会使病人受益:能够减少长期持续血压过高,避免带来心、脑、肾的疾病,减少中风的风险。
2、 无法避免药物副作用
关于药物的副作用我在其他刊物发表的文章已经介绍了很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卫生部门的统计,有三分之一的老年人死亡是由于用药不合理,稍微有点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口服药物要通过肠胃吸收、然后通过肝脏、肾脏排出体外,因此,首先伤害了肠胃系统,所以大多数长期吃药的人肠胃都不好,然后又伤害了肝和肾,因为肝是用来解毒的,而肾是用来排毒的。这样就造成了人体的吸收能力下降,废物排泄能力下降,该进的进不来该排的排不出去,该吸收的营养吸收不了,该排泄的废物排不出去,人体的生命力和免疫能力极速下降,身体状况越来越糟糕,小毛病用药时间短,服用剂量小,所以副作用可以忽视,但是作为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老年病,大多数都需要长期吃药,有的疾病甚至需要终身服药,象高血压糖尿病。所以,我们就必须要考虑要药物的副作用。
1、 空气负离子(负氧离子)疗法是属于自然 疗法的范畴,通过使用自然因子--负离子(负氧离子)进行治疗保健,通过世界各国大医院经过大量临床实验,空气负离子(负氧离子)疗法是一种无副作用的自然疗法。负离子具有极佳的净化除尘,减少二手烟危害、改善预防呼吸道疾病、改善睡眠、抗氧化、防衰老、清除体内自由基、降低血液粘稠度的效果,在医学界享有“维他氧”“空气维生素”“长寿素”“ 空气维他命”等美称。
小粒径负氧离子也叫轻离子或小离子 ,是一种等同于大自然的空气负离子,也有资料称其为生态级负离子。具有迁移距离远、活性高的特点,空气负离子按其迁移距离和粒径大小分为:大、中、小三种离子。对人有益的是小离子,也称为轻离子,其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只有小离子或称之为小离子团才能进入生物体。
医学研究表明:对人体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是小粒径负氧离子。因为只有小粒径的负离子才易于透过人体的血脑屏障,发挥其生物效应。
2、 血液中的正常红细胞、胶体质点等带负电荷,它们之间相互排斥,保持一定的距离,而病变老化的红细胞由于电子被争夺,带正电荷,由于正负相吸、则将红细胞凝聚成团。负离子能有效修复老化的细胞膜电位,促使其变成正常带负电的细胞,负负相斥从而有效降低血液粘稠度,使血沉减慢。同时负离子能加强血液中胶体质点本身负极性趋势,使血浆蛋白的胶体稳定性增加,保持血液的正常健康状态。 临床实验表明:负离子可有效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调整心率使血管反应和血流速度恢复正常,从而对缓解心绞痛,恢复正常血压有良好效果,通过心电图X线发现,负离子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和心肌营养不良状况。基于以上两种机能,空气负离子对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病有良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