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冰的危险与风险控制

2025-05-22 13:33:33

1、在PHILPOWER的(《WILDERNESSMOUNTAINEERING》)一书中,他把风险等同于暴露于风险中时间乘以出现风险的可能性。例如,在其他攀登者下面攀爬一整天要比快速从他们下面通过更加危险。又例如,天暖时冰柱垮塌的危险性要远远大于冷天。所以你要等待,直到危险的可能性降低,并且尽量缩短暴露在风险中的时间,这样你才能活得比较长久!  

攀冰的危险与风险控制

3、不够坚固的冰壁  冰坚固得让人吃惊。现今,优秀的攀冰者可以攀爬不比他们自己的身体宽多少的冰柱。如果操作得当,一块拳头大小的冰能够承受一个最强壮的攀登者的体重。但是,即使是最好的攀登者也有可能错误地判断冰的坚硬程度。  有几种冰壁不太稳固,包括冰挂,冰柱,冰塔和冰檐。往往与岩石结合得不好的冰壁是最危险的。在攀登前,仔细观察攀登路线上冰与岩壁之间是否有水流。如果有,或者天气异常温暖,就不要攀爬那些棘手的冰壁了。直接日照会降低冰的强度,增加流水,特别在晚冬或者比较温暖的气候条件下,甚至会把冰锥融化出来。  BruceHendricks,一个活动在洛基山脉的优秀攀登者,他有一套独特的方法测试看上去比较脆弱的冰壁。他用冰镐的侧面尽全力击打冰壁,如果它晃动,他就马上离开。如果冰壁发出噪音,他会再考虑一下;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决定攀爬,他会放轻动作。如果两种情况都不出现,他认定这个冰壁是坚实的(当然是相对而言)。这个方法对于判断小型冰壁是非常有效的,但对于巨大的冰柱来说则并不适用。  攀登者是冰壁上最不稳定的物体——他们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脱落!不要在他们的冰镐、冰爪可能坠落的区域范围内做保护。  

攀冰的危险与风险控制

5、寒冷  保暖=隔绝冷空气+新陈代谢+水+热量+运动  在冬季出行之前要充分考虑以上等式的各个因素,并且要防患于未然。在攀爬之前的晚上要吃饱喝足。保持活动避免身体冷下来,准备发热袋,预备备用的厚手套,放松鞋带,并且充分了解装备的使用程度和使用极限。在攀登时,要记住冰和金属物体很容易会和皮肤粘在一起(在放置保护时注意不要用嘴叼着铁锁),一点点小错误会带来大麻烦。在比较暖和的天气里带上厚重的手套练习各种放置保护的方法,并且体会你在灵敏度降低条件下的能力极限。更重要的一点,攀登伙伴要相互注意对方是否有冻伤、体温过低,或者其他异常情况。  

6、黑暗  在攀爬多段路线,或者需要长途跋涉才能到达的路线时,就必须带上头灯。即使只是为期一天的短途攀登,你也最好带着头灯,因为你永远不知道绳子什么时候会被卡住,或者会因为其他什么问题而耽搁时间,更何况,在冬季,夜幕总是很快就降临了。  

7、被迫露营  在冬季,无准备的露营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利用体热,相互拥抱,携带一小块毯子,或者,最好准备一个露营袋。保持活动,以便维持体温。如果你不是在技术地形,把冰爪脱下来可以减少从脚部散失的热量。羽绒服和雪洞可以帮你平安的度过几乎任何恶劣环境下的夜晚,但是我估计你并不想尝试这个理论。  

8、暴风雪  百分之八十的雪崩发生在暴风雪当中或者暴风雪后的24小时内,而百分之八十的山难发生在同一时间段。雪盲、绳子冻结、手指冻伤、积雪和疲惫大大减少了逃生的可能性。事先研究地形寻找逃生路线,寻找地标,以便在能见度下降的时候依然能够找到正确的路线,带上地图和指南针,或者GPS,并且要了解如何使用。  事先研究在某一地区出现暴风雪的可能性和暴风雪的类型是非常有价值的,这有助于你的决定,并且让你有所准备。在冬季攀登之前注意查看天气预报,但是,普通的天气预报可能并不等同于真正的登山天气预报。  

9、领攀者脱落  在某些方面,攀冰更接近于皮划艇运动而不是攀岩运动。你最好在领攀过几十条难度较低的路线之后再领攀难度更高的路线,就象一个明智的皮划艇运动员会渐进地挑战更狂野的激流。在攀岩运动中,脱落通常是安全的,甚至能有助于你放松。但是攀冰属于截然不同的情况,大多数攀冰者会尽一切代价避免脱落。领攀者脱落而没有受伤将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如果你脱落了,要尽全力让冰爪脱离开冰壁,并且抓牢你的冰镐。  

10、下降  在冰上下降,好处是只要是有坚硬厚实的冰的位置,就可以设置下降锚点;坏处是在冰上没有任何东西是完全可靠的。在冰上的动作可能会造成雪崩,而雪盲、疲惫、和冬季昼短等等因素使大冰壁下降成为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在你出发之前,学习怎么使用ABALAKOVS(阿布拉科夫冰洞),学习自己放置锚点,带上头灯,并为下降保留足够的电池。  

11、不正确的分级  冰壁的分级从来就不是完全准确的,完全听信于它们将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如果一条线路看上去就非常可怕,不要仅仅因为它的难度等级在你的能力范围内就贸然攀爬——WI4的路线在恶劣条件下难度会升级到WI6。  

12、第六感  大多数攀冰者拥有第六感,当他们接近危险的时候给予微小的暗示。不要忽略这来自内心的声音——如果感觉不妙,就立刻离开。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