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称先生怎么解释
先生,字面的意思表示出生比自己早,年龄比自己大的人;另有先接触陌生的事物的意思,引申为先接触陌生事物的人。因此古代称别人先生有向别人学习的意思,正所谓“达者为先,师者之意”。由此可见,先生并没有区分男女性别的意思。单单指德高望重、威望突出以及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人。从古代说起,古代的先生不单指男性,其还包括向别人学习的意思,达者为先,师者之意。在我国用先生称呼女士专属于清末至开国那段时间,由于“新文化”和“女权”思想的流行,开始追求西化和男女平等,于是不论男女都可称先生,当然一般是对于较有知识身份的人,而现在已经不会再叫女士为先生,而对一些人的称呼,譬如杨绛先生,还是沿用下来了。这是我国近现代才有的对某些在一个领域(主要是文学、zheng治等特殊领域)有突出成就和巨大影响力的女性的称谓。如宋庆龄先生、何香凝先生(廖仲恺先生之妻)、冰心先生、杨绛先生等等。
拓展资料
1、“先生”这个称呼由来已久。不过历史上各个时期,对“先生”这个称呼是针对不同对象的。《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注解说:“先生,父兄也。”意思是有酒肴,就孝敬了父兄。《孟子》:“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这一“先生”是指长辈而有学问的人。到了战国时代,《国策》:“先生坐,何至于此。”均是称呼有德行的长辈。汉代,“先生”前加上一个“老”字。其实在古代,这个词主要是称呼老师的,第一个用“先生”称呼老师的,始见于《曲礼》:“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注:“先生,老人教学者”。当然,以前的老师也就是“先生”大部分为男性,渐渐的就变成了对知识分子和有一定身份的成年男子的尊称。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董先生(董其昌)曰:‘公(袁可立)才兼数器。’”按明代的董其昌和本文的作者黄道周的先师主考官袁可立是同年,这里的“先生”仍有传统称呼的意义。又明,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呜呼哀哉!念其昌与公(袁可立)同举于兰阳陆宗伯先生之门。”这里的“先生”也是指董其昌和袁可立的恩师礼部尚书陆树声。辛亥革命后,“老先生”这个称呼又盛行起来。交际场中,彼此见面,对老成的人,都一律称呼为“老先生”。80年代后“先生”的用法更为广泛。妇女也将自己以及别人的丈夫称为“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