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买到好用的车载手机支架?
1、目前市面上的车载手机支架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你可以根据自己和车辆的情况来选择:
(1)重力感应支架:放置手机自动夹紧,取放方便;通常稳固性较好。
(2)磁吸支架:手机取放非常快捷,体型通常小巧简洁。
(3)电吸支架:采用电动真空吸附等技术,吸附力强。
(4)CD口支架:安装牢固,不依赖出风口或胶粘。
2、下面我们详细介绍一下四种手机支架的优缺点。
重力感应支架 ——“全能稳妥型选手”。
这是目前市场上最主流、接受度最高的类型。
工作原理:利用杠杆原理,当手机放入时,其自身重量会触发支架底部的机械结构,带动两侧夹臂自动收紧,将手机牢牢夹住。取手机时,只需用手指将两侧夹臂向外一拨,即可轻松取出。
优点:
操作极其便捷:真正的“一放一收”,无需任何额外操作,单手即可轻松完成。
稳固性出色:由于是物理卡扣夹紧,只要安装底座牢固,它在颠簸路面的表现非常可靠,手机几乎不会晃动或脱落。
兼容性强:不挑手机,无论你的手机是否支持磁吸,是裸机还是带了壳(只要不是过厚的异形壳),都能稳稳夹住。
缺点:
依赖出风口结构:绝大部分重力支架设计为安装在空调出风口叶片上。如果您的车型出风口叶片太短、太圆滑、垂直或为异形结构,就可能安装不牢,甚至根本无法安装。
体积相对较大:由于内置了机械结构,它的体积通常比磁吸支架要大一些。
可能影响出风口:会挡住部分出风面积,可能影响空调效果。
最适合:
绝大多数用户,特别是经常使用导航的司机。
追求操作简便和稳定性的用户。
车型空调出风口结构标准的用户。
3、 磁吸支架 ——“极简高效型选手”。
以苹果MagSafe生态为代表,磁吸支架因其简洁高效而广受欢迎。
工作原理:支架顶部是一个强大的圆形磁铁盘。如果你的手机本身支持磁吸(如iPhone 12及之后型号),可以直接吸附;如果不支持,需要在手机背面或手机壳上贴一张引磁片,即可实现吸附。
优点:
取放速度极致快:真正意义上的“一贴即合,一拿即走”,操作行云流水。
体型小巧美观:结构简单,没有复杂的机械臂,视觉上更简洁,不遮挡视线。
安装位置灵活:不仅有出风口式,还有粘贴在仪表台上的桌面式,选择更多。 缺点:
有使用门槛:非磁吸手机必须配合引磁片使用。引磁片需要贴在手机或手机壳上,可能影响美观,并且如果过厚,可能会影响部分手机的无线充电功能。
对重量敏感:磁力有上限。对于较重的大屏手机,在经过剧烈颠簸时,有脱落的风险(高端产品此问题较少)。
需要对准中心:吸附时需要大致对准磁吸点,才能获得最强的吸力。
最适合:
手机支持磁吸的用户,体验最佳。
追求极致简洁和快速操作的用户。
不希望支架有复杂机械结构遮挡视线的用户。
4、电吸支架 - “科技豪华型选手”。
可以看作是磁吸支架的“Pro Max”版本,通过技术手段解决了磁吸的痛点。
工作原理:它结合了“电”与“吸”。当连接电源(通常是点烟器或USB接口)后,支架内部的微型气泵会工作,抽真空形成负压,与手机背面紧密贴合,同时还会辅以电磁铁增强吸附力。
优点:
吸附力极强:是目前稳固性最高的方案之一,即使是最大最重的手机,也能稳如泰山,应对任何颠簸路况。
科技感十足:通常带有灯光、声音提示和自动感应功能,体验很高级。
通常集成无线充电:大部分电吸支架都支持高速无线充电,放上即充电,非常方便。
缺点:
价格昂贵:是几种类型里最贵的。
必须连接电源:不供电就无法工作,失去了便携性。
可能有工作噪音:部分产品在抽真空时会有轻微的电机运作声。
最适合:
预算充足,追求极致稳固和科技体验的用户。
同时有高速无线充电需求的用户。
经常在极端路况(如越野、长途自驾)下行驶的用户。
5、CD口支架 - “专一稳固型选手”。
这是一种比较传统但非常可靠的安装方式。
工作原理:通过一个伸缩卡榫或夹臂,直接插入或夹住车辆中控台的CD播放器入口,将支架固定在此处。
优点:
安装最为牢固:CD口是车辆车身结构的一部分,在此安装的支架毫无悬念是最稳的,几乎没有任何晃动。
不挡出风口和视线:位置通常在中控台正中,高度适中,不影响空调,也不像玻璃吸盘那样可能遮挡视线。
缺点:
占用CD口:这是最核心的缺点。如果你的车还需要使用CD机,那么这个方案就不可行。
车型适应性下降:随着新车逐渐取消CD机功能,这种支架的适用面正在变窄。
可能影响中控美观:支架会一直占据CD口,无法恢复原样。
最适合:
车辆有CD口且永远不再使用CD功能的用户。
将稳固性置于首位,不计较其他代价的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