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不可忽视,安全心理和理性户外

2025-05-10 00:32:44

1、1,安全心理学,在国外多有研究,不过,过去一直是局限在生产领域。现在因为户外发展的迅猛,救援界也在做户外安全的研究。嗯,有些在风版嘲笑什么“绿野专家”的,可以继续嘲笑,不过,安全问题确实跟您的切身利益有关系。  我们分析很多的户外事故发现:户外技术的不熟练,户外领队和队员心理的不成熟,户外装备的局限和户外安全保障意识的薄弱是不该发生的户外事故时有发生的主要因素,其中心态问题是确保户外安全的关键。  对一些户外事故,我们认为:具体案例具体分析,技术问题技术解决,分析要来源于基本事实,这才是科学的分析方式。不过,我们还可以大致总结出来:麻痹大意、侥幸心理、自以为是、求快图省事等基本上是不安全行为共有的思想因素!  很多人的户外没有安全意识,但因为是多次侥幸过关,没有造成事故,所以他们会把有蛮劲,把有蛮力瞎走看成是猛驴强驴。走过一些地方,就以为自己可以踏平所有的山川,为了在别人眼里显得“胆大”而蛮干瞎闯,不尊重自然规律,没有安全意识,形成一些坏的户外习惯。  坏习惯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当人一味追求快速成功、渴求拥有别人的赞美时,往往忽略了自身的局限,不再真正认识到自己,也不按有多少能力干多少事的原则来进行户外,积累到一定程度,悲剧必然酿成。  救援中,我们发现被救援的起因往往是一些猛驴强驴的蛮干瞎决策造成的,因为户外并不是靠蛮劲蛮力就可以的,有时候你是猛驴强驴,你决策得有问题,你可能能够逃得出大自然的惩罚,但队员却不止一个地死伤。征服自己的心理别蛮干瞎闯,哪怕这需要更大的勇气,这是猛驴强驴要过的心理关。  

安全不可忽视,安全心理和理性户外

3、3,张书芯虹弋鹑清老师曾经以他自己的经验为大家介绍了中科院地理所十几二十年的野外工作中是靠什么做到了安全零事故的。有些喜欢抬杠的人说“中科院有钱,所以户外安全。”钱,能够保证我们的挥年抵遂户外安全吗?也是不值得辩驳的——我们只是业余玩玩户外,人家中科院地理所的那些科学家和户外专家则是以户外为工作,他们住帐篷的时间可能比我们睡在家里的频率还高,他们去的地方绝对比我们前往的地区危险,他们能够做到零事故,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中科院地理所的都是身怀绝技的户外神人?其实从张老师所讲的徒步的相关常识来看,其多年安全野外出行的经验及技巧也很简单——专职玩户外的张老师说“我是胆小鬼,我不是探险家。”  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理性对待自己的责任,热爱生命,热爱自己的生命,这比盲目热爱户外更重要,更需要勇气。很多人说户外有风险,如果胆怯,你在家老老实实的呆着啊。但我告诉大家,正视风险,有安全意识,那不代表惧怕,只是科学户外的一个心理基础。我们的户外活动,是用经验克服户外的风险,是锻炼身体,强健身心,绝对不是拿生命去冒险赌博!  很多人一说就是挑战什么,其实大自然只可敬畏——就算要征服,就去征服自己吧。我们能够去户外走几步,爬个什么山真没什么好牛的,那些山民那些夏尔八人,那些体力劳动者的体力永远在我们之上——尽管我们自谓是什么猛驴强驴。  不动脑子的猛驴强驴,“眼瞎”“脑残”“身子不给力”就腿脚跑得快些:不带眼识人,不真正了解自己,在户外的时候,并不是没有发觉眼前的户外危险,而是第二次又重复前人的悲剧又掉进去,这样的猛驴强驴是最愚蠢的,如果害得别人死亡受伤,又是最害人的!  对那些侥幸成功的户外活动,对那些没有安全意识的所谓猛驴强驴,不要盲目的崇拜和赞誉——猛驴强驴发生这么多事故,难道还不值得我们反思吗?在户外,谁更值得我们尊敬?是那些敢于说“我是胆小鬼,我不是探险家”的。而那些牛叉的,不知道死活只一味挑战自然的,让我们远离他们!  

安全不可忽视,安全心理和理性户外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