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景的呼伦贝尔草原行随笔

2025-05-10 00:49:32

美景的呼伦贝尔草原行随笔

" width="500" height="334" />

美景的呼伦贝尔草原行随笔

美景的呼伦贝尔草原行随笔

美景的呼伦贝尔草原行随笔

美景的呼伦贝尔草原行随笔

  现在人们出遊都喜欢参加旅行团,选定目标,团费一交,就按旅行社的安排,一站一站像赶场,走完行程就算完成任务了。这样,虽然省心,但是旅遊的乐趣却沒有了。尤其是打算享受大自然美景的旅行,就不能跟团。

  我们每年都要去转几个地方,这些年来,遊过山,遊过水,遊过都市,遊过乡野,遊过大海,遊过孤岛,今年夏天我们去遊了大草原。一提起内蒙古,首先想到的是那一望无边的大草原,想象着“风吹草低见牛羊” 的情景。内蒙这么大,总不能都走遍吧!凭感觉,呼伦贝尔大草原最有名,有歌专门赞美它,一定最美,就去那儿吧!去大草原就要近距离接触大自然,虽然不能像鸟一样在草原上自由飞翔,但至少要做到想停就停,想走就走。当然,最好就是自驾车,但是广州到内蒙太远了,只好求其次,决定在当地包车遊。

  行前我们在网上找了一位女出租车司机,姓田,包她的车,她则兼导遊。因为8月份是旅遊旺季,呼伦贝尔市(原称海拉尔)的宾馆都是至少300多元一晚,还要提前预订才有房。到海拉尔后,小田建议我们去住家庭旅馆,并帮我们找了一家比较好的,才30元钱一间房。虽然设备比宾馆简陋,但挺干净,且便宜。那是一套三房一厅的单元,厅很小,洗手间公用,没有热水洗澡,每间房放三、四张床。对于广东人来说,最大的问题是洗澡,不过,街上洗浴中心很多,当地人都是去洗浴中心洗澡。里面很宽敞、干净,设备也不错,收费不高,才十来元钱。在那里洗澡比在家里的小浴室洗痛快多了。

  海拉尔的纬度比齐齐哈尔还要北,我们选的路线是再往北走,经过额尔古纳一直到室韦镇,从地图上看,已到了中国地图的鸡冠之位了。然后回头往南走,沿着额尔古纳河,抵滿洲里,再到呼伦贝尔湖,折回海拉尔,再往南到红花尔基,然后返回海拉尔,完成全部行程。

  金帐汗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启程前往第一个景点——金帐汗。传说这是当年成吉思汗扎营、练兵的地方。不过,被现代人改造成旅遊景点后,商业气味已盖过了传统的文化气息了。在以后行程中遇到的“弘吉剌部”、“呼和诺尔”、“巴彦呼硕”等景点,都是此类人造景区,意思不大。倒是我们看到每个景点都有一个石头堆而觉得奇怪,每块石头上都绑了一根红布条,原来这就是敖包。举行祭敖包活动时要围着敖包左转三圈,右转三圈,据说,人们在转敖包时往敖包上加一块石头,心里许的愿就能实现。我们在敖包周边已经找不到小点的石块了,只好找了一块还能搬得动的大石头,也绑上红布条,拼尽全力把它搬上了敖包。过去,在歌里唱到敖包相会时,还以为敖包是蒙古包的一种,想象它一定很漂亮,青年男女在那儿相会才浪漫,没想到只是个石头堆。值得一提的还是从金帐汗旁蜿蜒流过的莫日格勒河,別有特色。据说是因为草原太平坦了,水要扭好多弯才往前流,所以看到的尽是“湾湾绕”,难怪它能被老舍先生誉为“天下第一曲水”了。可惜连年干旱,曲水变成只见河床,不见河水了。这一带的草也多是长得稀稀拉拉,黄土都露出来了,当时我们心里还滴沽,难道这就是美丽的大草原?

  额尔古纳市

  车顺着平直的柏油路飞驰,半天也遇不上一辆汽车,对于从喧嚣的大都市来的人来说,这种感觉确实好极了。车过了额尔古纳市(当地人叫拉布大林市)后,路两边的草原突然变成了另一种景象。草变茂密了,出现了大片大片金黃色的大麦田,远远看去就像平坦的沙滩。一块块浅绿色的是开完花的油菜,而那些黑紫色的则是新翻好的耕地,远处山坡上一片片深绿色的,是牧场,上面牛羊成群,再加上瓦蓝的天,洁白的云,如果用五彩缤纷来形容眼前的景色,一点都不会过分。包车遊的好处是见到美景可以停下来,慢慢欣赏,再用你的镜头留下永久的记忆。站在一眼望不到边的金色麦地里,夹杂着麦穗、野花、青草香味的阵阵清风四处袭来,几乎把人吹醉了。这一路走来的感觉,就像在一幅无边的七彩画卷中穿行。

  恩和镇

  再往北走,就快到曾被CCTV评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之一的恩和镇了,路边景象又变了。汽车从开阔的田原风光中钻进了茂密的白桦林。阳光照射在叶片上,像无数翡翠在熠熠闪亮,真奇异。公路向前延伸,隐没在绿色的林海中,路两傍连片盛开着各种红色、黄色、紫色的大花、小花,美极了。在“左顾右盼”中,不知不觉就到恩和了。恩和和室韦都因居住了许多俄罗斯后裔,而带有浓郁的俄罗斯民族特色,故被称为俄罗斯族民族乡。这里也许因为刚被开发,所以朴实的民风尚未被铜臭味污染,没有像在其它景区常见的那种,一群人围着你强行推销商品的现象。

  在恩和,我们参观了一位华俄第一代后裔玛露莎大娘的家,院子里种了许多花草,收拾得很干净。有俄式面包房、洗澡间,住房的摆设完全是俄罗斯风格,从墙上挂的已泛黃的老照片上,不难看出这是一个大家族。中午玛露莎用自己烤的“列巴”(面包)、自制的兰梅酱,还有刚从河里捉来的小魚和俄式奶茶款待了我们。烤得黄黄的列巴,松松脆脆,咬一口满嘴麦香味,好吃极了。

  室韦

  离开恩和继续北行。或许是这边雨水更充足,沿途的牧草都是油绿油绿的,一串串小湖泊点缀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不时能看到奔驰的骏马(都是有名的良种三河马,长得健硕、漂亮),撒欢的羊群,和在悠闲吃草的花奶牛。在这蓝天白云映衬下,山更青,水更绿,景更美,人更醉。在如画美景中行进着,很快就到室韦了。这儿也被CCTV评为了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之一,没想到相距不足百公里的两个小镇能同时被评为中国名镇。室韦与俄罗斯只一河相隔,在河这边能清楚望到对面俄罗斯的村庄和村民。室韦许多建筑物都帶有明显的俄罗斯风格,有许多俄裔居民,两国人民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由此可见一斑。

  我们根据从网上查到的电话号码,联系到一家女主人叫娜达莎的旅遊接待户,晚上就住在她家。娜达莎是一位漂亮的俄族后裔,热情好客,还能歌善舞。男主人也是俄罗斯后裔,有山东血统,为人豪爽。当晚我们和他们一家及另一对从山东来旅遊的夫妇,一起吃了一餐俄罗斯风味的晚餐,品尝了当地产的烧酒,娜达莎还跳了一段欢乐的俄罗斯民族舞为大家助兴。娜达莎家房子不大,但挺干净,40元一晚,还能洗热水澡。只是厕所太简陋,这也是大多数旅遊景点的通病。

  滿洲里

  早上离开室韦前,我们还特意到我方边防哨所所在的小山岗上,眺望分处额尔古纳河两岸的室韦和俄罗斯村庄,觉得它们没有多大区别,根本感受不到是两个国家。从室韦去滿洲里,途中经过黑山头口岸。本打算顺便到口岸看一下对岸的俄罗斯,没想到边防军也学会借地生财了,进口岸要花40元买门票,想想不值,不看也罢。如果10元钱一张票,我们也许就帮衬他们了。过了黑山头,我们走的301省道基本是沿着额尔古纳界河走,所以沿途有不少湿地,所见草原也显得更开阔、更宽大了。路上隔一段就能看到几个草原牧民住的蒙古包。遇到一家离公路很近的牧民,我们还专门去看了他们的蒙古包、勒勒车(串在一起的牛车)、摩托车,还和一位蒙族大娘一起照了相。这段301省道是新路,所以路况极佳,路上几乎没有车,跑起来真痛快。我们还替小田司机开了一段车,开出租车还真不习惯。

  到滿洲里,一进城就让人眼前一亮。那里所有建筑物的顶都是高高尖尖的,窗户都镶着漂亮的花边,外墙都用各种图案做装饰。为迎接内蒙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建筑物都用鲜艳的色彩重新粉刷了一遍。看上去就像一座新建的城市,街上特别干净,道路也很整齐,主要街道都以一道街、二道街、直到五道街命名,好找也好记。商店的招牌全是同时用中、蒙、俄三种文字写成。街上的车有三成是挂俄罗斯车牌的,俄罗斯人也随处可见。给人的感觉,滿洲里简直就像一座俄国小城。晚上到套娃广场参观,大大小小、各种图案的套娃,有将近300个,在五光十色的灯光照射下,着实好看,也让我们在中国领略到了俄罗斯文化。滿洲里被评为CCTV中国十大魅力城市确实名至实归。

  滿洲里位于中、俄、蒙三国交界处,国门距滿洲里市区10多公里,中俄铁路穿国门而过。国门是名符其实国家的大门,巨大的门楼上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七个大字,国门旁边有一块带国徽标记的中国41号界碑。登上国门,只见中国一侧人头攒动,界碑旁,照相的人还要排大队,而俄国那边,除了两条孤零零的铁轨,见不到一个人影。不知道这么多中国人专门花20元到国门看一眼,是因为爱国还是因为好奇?在滿洲里住宾馆也很贵,我们还是住的家庭旅舍,一晚上才40元,条件、环境都不错,很适合旅遊者。

  呼伦湖

  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名字源于呼伦湖和贝尔湖。呼伦湖当地人也叫达赉湖(不知为何这里的许多地方都有两个名字),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都说很美,我们是慕名乘兴而去,但却扫兴而归。因为久旱,湖水下降了许多,岸边都是乱石、杂物、垃圾、烂泥,湖水也不清,但仍有不少人脱衣下水,也许是因为北方实在难得有大湖。可以说,呼伦湖既沒有大海的波涛汹涌,也没有西湖的清秀精巧,如果不是为了刻意去吃“全鱼宴”,就不必去呼伦湖了。

  遊内蒙大草原,不像遊内地景点,景都在点上,大草原的风光,是沿途随行随有,只要举起相机就能拍到如画美景。我们这次在茫茫大草原上,驱车行程约1500公里,一路美景无数,丝毫不觉旅途的枯燥。醉卧草原,闻亘古长风之清冽新鲜,看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忧伤的马头琴古曲,轻轻地把你带入了远古的时空……。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