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隆迪风俗习惯
1、布隆迪是一个文化财产较为丰富的国家,且较好地保持了文化的同一性。尊重人、诚实、正直是布隆迪社会教育的基础;团结互助是布隆迪人的行为准绳。但是,近几十年来的部族冲突以及战争,也对人们的观念和行为产生了不良影响。和其他非洲人一样,布隆迪也非常热情好客。遇上布隆迪家庭办喜事,即使素不相识,只要表示祝贺,便可受到香蕉啤酒的热情招待。生人问路,布隆迪人哪怕放下手中的活,走上几里地,也要把他引导到目的地。布隆迪人待人诚恳,乐于助人。为了使客人愉快高兴,布隆迪人可以奉献出家里的一切,甚至分享最后一根香蕉。每逢外国领导人访布,总有打鼓、跳舞等热烈盛大的欢迎场面。

3、在布隆迪,婴儿出生是家庭的一件大喜事,尤其是男孩,其欢乐喜悦的情景从组织庆祝活动的气氛、规模表现出来。第一次庆祝活动是向全家介绍新生儿,第二次是给婴儿取名。要是生了双胞胎,庆祝活动则倍加热闹。庆祝的形式一般是邀请亲友来家喝酒(不吃饭),客人为婴儿祝福,向其父母表示祝贺,但不一定要赠送礼物。布隆迪人也非常尊敬长者,如居住在首都布琼布拉的官员,每逢年节或周末,大多要返回内地省亲,与家人共度佳节。在内地农村,布隆迪人见到外国人时总要友好地打招呼,并伸出三个手指(食指、中指、无名指)表示致敬,意即“团结、劳动、进步”。对于朋友赠送的礼物,布隆迪人有当着客人面打开的习惯,然后或立即陈设于客厅内,或在下一次见面时将礼物佩带在身上表示礼貌和珍爱。

5、在城市里,新婚夫妇首先举行婚礼酒会,邀请各方客人出席。在酒会上,双方家长有讲话的习惯,除表示祝贺外,还要宣布送给新郎和新娘多少头牛或其它礼品。按习惯,女方父亲不出席这个仪式。之后,举行晚宴,邀请少数近示参加;最后举行舞会,任何人均欢迎参加,直跳到次日凌晨。舞会上不供应饮料、食品。以前的新婚夫妇可以一个月不干活,由新娘家送吃送喝。现在新婚后第一天可以不工作,但第二天便要开始下地或上班了。按习惯,一般要等新娘适应了新生活后,即三、五个月后,有的甚至生了头胎孩子后才回娘家。新娘首次回娘家时,其父母要送礼,农村一般送牛,城里送钱或其它贵重物品。此后,通过互送礼品,经常走访,两家亲戚关系得到巩固和发展。

7、每逄节假日、盛大活动或迎宾仪式,人们都会载歌栽舞,尽情欢乐。常见的舞蹈多为集体舞,且歌舞结合,一人领唱,众人相和,一、二十名青年边跳边唱。而“鼓舞”(TAMB0URTNAlRES)是布隆迪人民最为喜爱的传统民间舞蹈。大家也知道非洲人爱好击鼓,人人都是能歌善舞。但布隆迪人、卢旺达人打鼓与其他非洲国家不同,另有特色。表演者有老、中、少,但皆为男人。他们身着红白或绿白相间袍式民族服装,头、臂佩带珠带,头项大鼓,边敲边小跑着上场,阵势甚为壮观;然后围成半圆,放下大鼓,开始表演。随着鼓点的节奏,鼓手以各种不同的动作、姿态轮番表演亮相,时而旋转飞舞,时而凌空腾越,有时也伴有呼喊或歌唱。鼓舞节奏强烈,犹如雷声隆隆,震天动地。鼓舞充分表现出布民族欢乐、刚毅、豪放的性格,经常应邀出国访问,被视为民族的骄傲。

9、当然,他们也有姑娘们的舞蹈,而且还非常的出名,曾经我国的东方歌舞团就学习了这个舞蹈,表演时命名为“鹤舞”。是由布隆迪的几十名年轻活泼的姑娘模仿东非珍禽皇冠鹤等候鸟的动作姿态,边唱边翩翩起舞,优美动人。一种非常轻盈美妙的舞蹈,叫做“伊米桑比”(IMISAMB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