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大歌 “大山深处的天籁之音”

2025-05-19 02:08:53

1、养心之歌:侗人有三宝,鼓楼、大歌、风雨桥。“大歌”就是指侗族大歌。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悠久,早在西汉时期,刘向就在《说苑》中记录了《越人歌》,这是使用古代侗族语言记录的一首古老民歌。宋代是侗族大歌发展比较成熟的阶段,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记载了“仡伶”(侗人自称)集体做客唱歌的情景:“至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歌。”到了明代,邝露在《赤雅》一书中更明确记载:“侗人善音乐,弹胡琴,吹六管,长歌闭目,顿首摇足。”

侗族大歌 “大山深处的天籁之音”

3、音韵之美:侗族大歌结构一般由“果(组)”“枚(首)”“僧(段)”“角(句)”构成。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自然之音,是大歌编创的一大特色,也是产生声音大歌的自然根源。侗族大歌音韵优美多变、合唱震撼人心,需要3人以上的歌班(队)才能演唱,人数越多,效果越好,有时甚至多达万人。每个歌班包括至少一个领唱,一个高音和若干低音。大歌的分部合唱形式是领唱(独唱)与众唱相结合,它与普通的合唱概念有所不同。大歌的主旋律是在低声部,高声部是派生的。低声部是众唱,声音大;高声部由1个或2、3个歌手在低声部旋律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即兴变唱。但有时高声部也可为主旋律,即当低声部唱一个漫长的持续低音时,唱高声部的歌手以自己较为鲜明的旋律线,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变体,它虽源出低声部,但都超过了低声部的地位,而形成了主旋律。侗歌讲究押韵,曲调优美,歌词多采用比兴手法,意蕴深刻。每首歌开始有一个独立性段落,称为序歌,中间部分由若干句组成,然后有一个尾声部分,形成首尾呼应的结构。

侗族大歌 “大山深处的天籁之音”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