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成为孩子的“好哥们”

2025-05-28 05:02:06

1、多参加孩子的活动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爸爸爱孩子就是为孩子多赚钱,给孩子一个好的物质生活。因此,学校里的家长会、各种活动,大多见到的是母亲的身影。其实,孩子的生活和活动中是不能缺少父亲的身影的,父亲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活动,无论是家庭活动还是社会活动。 爸爸做孩子的游戏伙伴,不仅可以满足孩子情感上的需求,而且在和孩子玩耍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心理发展。同时,爸爸参与孩子的活动,也能够及时发现孩子的兴趣和潜能,从而在共同玩耍中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 爸爸在参与孩子的活动过程中,要不断地赞扬和鼓励孩子,以增强他的耐心和耐力。在他厌烦或灰心丧气时(这是肯定要发生的),你可以建议他休息几分钟,但其后要立即投入活动。不要因为自己不感兴趣或疲劳就泄孩子的气,要他们“今天就这样吧”,或者让他们干些别的有兴趣的事。

怎样成为孩子的“好哥们”

3、跟孩子说话要注意语言表述 爸爸和孩子说话时,要多用鼓励性的积极性的语言,避免命令式的、禁止性的和讥讽性的语言。很多时候我们忽视了对孩子说话的语气和方式,很自然地以家长的身份和口吻对孩子说话,言谈间充满了命令和权威,比如把“不准”、“不要”挂在嘴边,或者很生硬地对孩子说“你应该……”。这样的沟通会让孩子觉得不舒服,时间久了孩子会对与爸爸交流产生抗阻心理,产生代沟,到时再想要和孩子融洽地沟通就会变得越来越难。 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尽量不要自顾自地说,要注意孩子的反应和态度,还要调动孩子表达的欲望。如果自己只是滔滔不绝、高谈阔论,孩子没有插话的机会,一来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不到锻炼;二来孩子会产生厌倦心理,在交流中难免溜号和分神。

怎样成为孩子的“好哥们”

5、成为孩子的最佳听众 有些爸爸有时很容易进入一个误区,就是一见到孩子,特别是碰到孩子发生什么问题的时候,爸爸就会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话特别多。在爸爸看来,孩子要多说,多批评,才会有进步。其实,这样的看法与做法是不明智的。为什么呢?因为你可能太急于表达,却忽略了孩子的反应。孩子可能根本没有听懂你的话,或者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你的教训完全没有发挥作用,反而还可能因此恶化了你们的亲子关系。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的最佳听众、最想说话的人便是爸爸和妈妈,每天哪怕是1小时、半小时,甚至是10分钟都好。爸爸妈妈都应该学习当孩子的听众,倾听孩子心中的想法,如此一来,便能真正看到孩子的优缺点,然后再针对其缺点加以引导,而对其优点则予以鼓励,以求进一步启发他们的多元智能。

怎样成为孩子的“好哥们”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