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CCNA的一点收获与心得

2025-07-05 19:35:37

自己预习了CCNA有点小小的经验相与大家分享。

OSI七层模型

1、7 应用层

2、6 表示层

3、5 会话层

4、4 传输层

5、3 网络层

6、2 数据链路层

7、1 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1、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也茧盯璜阝就是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由于过去许多网络系统架构上都有不同,所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nter荏鱿胫协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和CCITT(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就一同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为系统的互联提出了一套格式化的框架,框架分为七部分"层和层之间是相互提供服务且相互透明,他们接受到上层或者下层传输来的信息,这些东西可能是传输层的段,网络层的包,链路层的帧或物理层的比特流~OSI七层模型各层的功能(从低到高)物理层的定义主要包括了物理层的主要功能以及物理层的主要标准 1.1物理层的主要功能物理层的功能是定义一个物理上数据传输的道路,并且保证数据在这条通路上能够正确的通过,提供带宽防止阻塞.这些道路可以是双绞线 光纤 微波 无线信号 红外线等等 1.2物理层的标准

2、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是为网络层提供传输服务的,所以datalinklayer有建立,拆除链路的功能下面是帧的结构图~~

预习CCNA的一点收获与心得

4、802.3以太网帧坼黉赞楞格式:前导码(7字节)、帧起始定界符(1字节)、目的MAC地址(6字节)、源MAC地址(6字节)、类型/长度(2字节)、数据(46~1500字节)、帧校验序列(4字节)祈硗樘缎其实现在的以太网帧已经把SOF归纳为前导码的一部分 也就是以上叙述和图片不符的原因了~帧的定界可以告诉接受对方的链路层,从这个符号开始后就是帧的内容了前导码: 由七个01111110组成 表示告诉对方需要传输数据进行同步定界符:以两个连续的代码1结尾,表示一帧实际开始,并通知对方:下面开始传输帧信息目标地址:目标的MAC地址 占48bits源地址:源MAC地址 也占用48bits类型(Ethernet)/长度(802.3):在以太网帧中类型符定义了接受方使用的高层协议 一般这些高层协议里都规定了该使用多少数据长度这样也就简化了数据长度的定义 而长度也就是定义了数据的长度.因为不满64bytes的帧在进行路由交换的时候都将被认为是碎片而做丢弃处理,所以应用程序必须要自动填充剩余字段以保证不小于46bytes,这样加上帧头帧尾也就是64bytes了~~

数据

1、数倌栗受绽据部分,不应小于46bytes,否则做填充处理~帧校验序列(Frame Check Sequence)在封装完所有帧后,要在眺螗熨膣本地使用循环冗余校验CRC来对前面的帧进行求和Checksum来得到一个4bytes的值并把这个值随同帧放在帧的尾部一起发送到对方的数据链路层 对方数据链路层接收到这个帧 然后把这个帧从帧尾切掉,并对剩余的部分进行校验与帧尾校验值进行比较,如果校验和相同 那么接受该帧,否则丢弃。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相关推荐
  • 阅读量:74
  • 阅读量:55
  • 阅读量:63
  • 阅读量:34
  • 阅读量:29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