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官司必知的几部法律知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茸垂扌馔则》是我国制定的专门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的基础性法律。其中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造成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扶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还规定了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逻晶诚湮任法》是我国为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明确侵权责任,预防并制裁侵权行为,制定的重要法律。其中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另外还明确规定了医疗损害责任,这其中就包括了医疗事故损害责任。
3、《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是国务院为了正确处理医疗事故,保护患者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而制定的行政法规。其中规定了医疗事故的含义、分级、预防与处置、技术鉴定、行政处理与监督、赔偿项目和番舸榆毛标准。它与一般的人身伤害赔偿项目和标准不一样,因此该条例是处理医疗事故赔偿的核心法规。
4、《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是卫生部为规范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确保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有序进行而制定的一部部门规章。它规定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程序。
5、《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是卫生部为科学划分医疗事故等级,正确处理医疗事故争议而制定的一部部门规章。它规定了医疗事故分为四级,其中一级乙等至三级戊等对应伤残等级一至十级。
6、《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是国务院为了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管理而制定的一部行政法规。医疗机构若违反此条例而致患者身体受到伤害就有可能构成医疗事故。
7、《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是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了加强医疗机构病历管理,保证病历资料客观、真实、完整而制定的部门规章。是判断发生医患纠纷后,医疗机构的侵权行为是否构成医疗事故的重要标准之一。
8、《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是国家为了加强医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医师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保障医师的合法权益,保护人民健康,制定的法律。医师违反了该法的规定而致患者身体受到伤害就有可能构成医疗事故。
9、《护士条例》国务院为了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规范护理行为,促进护理事业发展,保障医疗安全和人体健康而制定的一部行政法规。其中规定护士执业,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技术规范的规定,否则致患者身体受到伤害就有可能构成医疗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