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式太极拳 打太极记住十三要点
太极拳的养生祛病防身效果,是大家都知道的,吴式太极拳也是大家都极为熟知的,一个优秀的太极拳流派,今天小编想给大家介绍一下,吴式太极拳的十三个练习要点,大家一起看看吧。
吴式太极拳十三要,有哪些要点呢,我们来这里看看吴式太极:
步骤/方法1、不要用无谓的力 :
一般太极拳家对于不要用力的解释是:常人本来具有的力是拙力--叫做浮力,并不是真力(既内劲)。拙力的存在防碍真力的产生,所以必须把拙力化劲,真力才会产生,但不要用力并不是化去拙力的方法。所谓拙力与真理者,即前者指动作时有无谓的用力,构成体力散乱,而后者指动作时力量集中的现象,所谓不要用力者即再不作无谓的用力而已。
2、不要犯双重的弊病:
有人说是由于体力不能集中,所以面积较大的臀部和肩才会发出较大的力。然而一些练到相当熟练程度的人,也仍旧不能运用两手,甚至有些人身劲练的很好,手上却一点力也发不出来,这种情形对练太极拳的人最能感受得到。这是什么缘故呢?这完全是肩上的毛病。须知身体是发劲的机关,两手是发力的工具,力从身上发出,必须经过肩的关节,然后才能集中到手上。假如肩的关节阻滞淤塞,力量便不能通过。必须使肩关节骨膜灵活,筋络引长。要达到这个目的,只要注意松肩就行了。
5、肘:
集中的体力通过肩部,还需要通过关节,才能达到手上,假如两手发生阻滞,则其情形正同肩部的不能同利一样。一般人的两肘,又如两肩一样常犯阻塞的毛病,因此,非加以训练则不能通利不能完全达到随意把体力运用于两手的目的。训练的方法就是注意沉肘。
6、手:
伸手切忌僵硬紧促,手指要有舒展之意念(不要用力张开,只是有舒展之意念),掌心要有突出之意(不是用力突出掌心,而是想像掌心向外突出)。在握拳时,亦不能用力,需要有松柔之意,只要从小指、 无名指、中指、食指依次卷曲使指尖与手心相接触时,以拇指梢节压在食指及中指 的中节上就行了。所谓太极拳的拳是空心拳,就是此意。
7、胸:
我们先要明白跨的部位,在生理学上所谓的跨系指股骨的上节,大腿的折叠下陷处。跨的作用是保持步子进退一致。跨的练法是进右步时,右跨回抽,左跨前挺。当左步时,左跨回抽,右跨前挺。当退步时与进步的方法相同,但方向相反。此法熟练之后,即可达到迈步如猫行,虚实好分清,连绵不断,节节贯穿等要求。这样一个好象很简单的太极拳动作何以使身体中正?学者能依着上述方法实验一下,立刻就会明白。
12、裆:
裆的位置是在肾囊两旁,裆处的肛门和会阴部分是人体薄弱环节之一。杨氏太极拳采取了圆裆的锻炼方法,能松开胯就能圆裆。吴氏太极拳采取了吊裆、裹裆的锻炼方法。所以在太极拳运动中,用练裆来改变人体这一薄弱环节,增强其抵御击打的能力。
13、腿:
太极拳对于腿部的要求,首先,要做到虚实分清;其次,要做到动作轻灵且有柔韧性;第三,要做到平衡稳定。因为腿和脚的动作,需要依据拳式的屈伸,而做前后、进退、上下、起落之状态,所以两腿在变换时要求灵活,步法要分清虚实。承受体重的腿为实,另一腿为虚。只有做到虚实分明,动作才能稳定灵活,进退转换变化自如。同时,两腿两脚要平均调和,即轮换运动,交替休息。
结语:以上就是吴式太极拳的十三个练习要点,大家在练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太极拳对于身体各部位的要求,避免错误,希望每一个练习吴式太极拳的人,都能身体健康,快乐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