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知软件测试理论要点
1、在做软件测试时候,我们知道整个软件测试的流程操作:
测试需求分析(需要产品经理(BA),开发人员,测试人员到场)
测试需求评审 (需要产品经理(BA),开发人员,测试人员到场)
编写测试计划
设计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评审
搭建测试环境
测试执行
回归测试
测试报告

2、在做软件测试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下列原则:
所有的软件测试都应追溯到用户需求(以客户具体需求为导向)
应当尽早地和不断地进行软件测试。
完全测试是不可能的,测试需要终止。
充分注意测试中的群集现象。
程序员应避免检查自己的程序。(交叉测试,有助于纠错)
尽量避免测试的随意性

3、需要了解的验收测试(主要确认软件是否满足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要求)的相关概念:
alpha测试、beta测试的区别
alpha测试:公司内部员工组织的测试
beta测试:由典型客户进行的测试
白盒测试、黑盒测试、灰盒测试
白盒:对程序内部结构和算法进行测试
黑盒:在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逻辑的情况下,检查程序是否满足用户需求
灰盒:关注系统接口所实现的功能,是否和需求一致
回归测试:
全量回归:对软件的新版本测试时,重复执行上一个版本测试时使用的测试用例,防止出现以前应用没有的问题现在出问题了
部分回归:当在测试过程中,发现某个模块存在缺陷,开发修复后,测试人员重新验证该缺陷是否被修复,以及验证相关联的模块是否受影响
冒烟测试/预测试
目的是确认软件基本功能正常,可以进行后续的正式测试工作

4、在提交测试用例的过程中,是需要了解测试用例的相关状态:
No Test未执行状态
Pass通过状态
Fail失败状态
Block阻碍状态。
Investigate观察中状态。

5、测试用例的编写方法包含有:等价类,边界值,场景法,判定表等几种。
通常使用的方式是场景法以及错误推测法。
错误推测法指的是在软件测试中,人们可以靠经验和直觉推测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从而有针对性地编写检查这些错误的例子.

6、接下来是需要了解下bug的生命周期:
对于每个公司而言,每一个工具对bug生命周期的定义不一样,但是大致为以下几个过程。
New:新发现的bug,未经评审决定是否指派给开发人员修改
Open:确认是bug,并且需要进行修改,指派给相应的开发人员
Fixed:开发人员进行修改后标识成修改状态,带测试人员的回国测试验证
Rejected:如果认为不是bug,则拒绝修改
Delay:如果暂时认为不需要修改或暂时不能修改,则延后修改
Colsed:修改状态的Bug经测试人员的回归测试验证通过,则关闭BUG
Reopen:如果经验证bug仍然存在,则需要重新打开Bug,开发人员重新修改
注:open->closed,open->rejected->clos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