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营造家庭英语环境对孩子的好处
1、那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国外孩子的英语环境哪些可以在国内获得。在国外的中国家庭,非常多的孩子在家是不讲英文的,所以有些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一点英语都不会说。后来我发现,不仅仅中国人是这样,东欧人也是这样。比如小宝幼儿园的创办者是俄罗斯人,她的外孙上幼儿园之前也是一句英语都不会讲。虽然同样是不会讲,但是这些孩子每天还是有很多英文的东西能够进到耳朵里去,比如大人看的电视节目,比如自己看的动画片以及绘本等等,都是英文的。应该说,国外孩子即使家里面不讲英语,但是对英语的接触量还是不小的。尤其是孩子上了幼儿园以后,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成了英语学习的一个主要途径。到了学前班,他们开始系统地学习 Phonics,学校对于英文的阅读量有要求,一般来讲,从五岁上学前班开始,孩子们的英文水平会有非常大的一个飞跃。再回头看看我们国内的孩子,英语环境主要缺什么?

3、语言的互动交流。这应该说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也因为缺少了这个方法,很多人认为中国人如果不出国,就没法学好英语。很多妈妈基于这样的认识,试图做些弥补,于是在家里千方百计和孩子用英语对话。也有的妈妈觉得自己的发音不够好,所以不敢和孩子对话,但心里总是很纠结。因此,这个问题基本上是安妮儿童英语交流 QQ 群里和论坛里讨论最多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能交流自然好。但是对于孩子来讲,成人是他们语言的样板,对的错的都来自于成人。这里的对错,口音问题还不算大,因为大量的原版听力资料的介入可以弥补这一点。就好比家长讲的普通话不标准,但是孩子通过听收音机、电视里的普通话,可以自行矫正过来。

5、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个人认为,在你不能确定和孩子说的是正确的英语的情况下,首先要自己和孩子一起先去输入、去吸收,看看国外的动画片、国外的原版书中都是怎样表达的,找出对应场景下的语言表达方式。此后,再遇到同类的场景时,再和孩子一起把书中、动画片中的说法活学活用。这个办法比家长用设计出的句型和孩子用完整的句子对话,要有价值得多。在孩子有了足够输入之后,再为孩子创造一个英语的互动环境,或者是和以英语为母语的孩子一起交流,或者是和以英语为母语的老师交流。总之,我还是那个观点,当孩子能够有比较强的辨音能力对应一定的情境模式之后,输出会是很快的一个过程。这个交流环境可以通过带孩子上英语班、和国外孩子音视频交流、或者上外教课来解决。

7、目前论坛讨论比较多的是怎样带孩子读绘本的问题。很多人纠结于自己的英语不好、发音不准,其实我觉得这都不是主要的。引导孩子读绘本,最有价值的方法应该是让孩子将画面和单词、句子对应起来。这样的情境对应,会让孩子摆脱对单词中文含义的依赖。当阅读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出现一个表达方式,孩子想到的是某些场景,而脑子中的这个场景,就是这种表达方式被正确运用的场合;出现一个单词,孩子想到的是在哪些表达中、什么场景下用到了这个单词。这个积累的过程,也就是英文思维的训练过程。通过这样的过程,孩子一定不会看到一个单词就先想中文,然后用中文去想和它搭配的英文单词,再把孤立的单词组合在一起。孩子对单词的理解,一定是超过我们这些家长的。其实,即使是老外,如果没有读过多少书,单词量并不比中国人苦学十多年后的单词量大。但是我们的词汇量,是用中文翻译的词汇量,只知道对应的中文意思,不知道这些单词在句子和段落中的用法,结果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我们自己的实际词汇量远比我们自己认为的词汇量要小很多很多。这点从安妮身上也得到了验证:她的词汇量并不大,远不如宝爸,但她运用英语的自如程度比宝爸强太多了!

8、就像听力一样,孩子对阅读也有自我矫正的能力。很多孩子从小听原版的东西,妈妈或者中国老师读英语的时候,孩子会很快反应出对方的错误,并且不会跟着大人的错误跑。当你读了千八百本原版读物之后,你想说什么的时候,脑子里一定能找到它在某本书中的英语语境。这个时候,因为英语语境的存在,你对这个词的用法几乎可以脱口而出,那还用回头找中文意思来帮忙吗?身边没有学习英语的环境,通过大量听、看、读原汁原味的东西,就可以弥补。听到的故事前后文,看到的画面和书中的场景,就是需要的语境。输入达到一定程度,再学习输出,相信定会事半功倍。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说明我们为孩子提供的环境是正确的,孩子在这个环境中所获得的不是一些孤立的英语单词和语法知识,而是一种英语思维的能力。

10、英文思维没有捷径,只有大量地听、大量地读。这里所说的大量,绝不是每天几个小时的大量,而是细水长流、积少成多的量的积累。如果不顾孩子的客观发展规律人为地填鸭,不仅会让孩子逆反,甚至还可能造成像今天很多大孩子那样惧怕英语、逃避英语。每天半个小时也好,一个小时也罢,让孩子觉得英语和中文一样,就是每天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每天吃饭一样,从英文中可以获得和中文一样甚至从中文里得不到的有趣的故事。这样,孩子才会愿意去接受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