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员指导老师参赛研磨四年级三角形内角和
1、第一步,确定磨课的目标
我们的磨课目标为:打造一节西部一流,市级第一的课.

2、第二步 确定打磨的流程
我们老师们多数认为,一节课磨三次差不多了,但是按我们多年的经验,一节课一般要磨六次.
我们的具体流程为
1.老师个人理解写出教案
2.老师个人反复研磨然后上一节研究课
3.学校内组织五个人与老师一起研磨,修改教案.
4.县区教研员加入听课
5.县区教研员指导修改教案
6.老师个人听取意见后个人研磨然后上一节研究课
7.县区教研员再指导修改教案及教法
8.老师个人生成比赛的教学设计
技巧:县区教研员不可介入过早,以增加教师理解教材机会.

3、第三步 进行技术准备
也就是我们教研员或是批导老师心中要有重点是指导什么?如何指导?
一句话:
磨重难点,定课形,定教法,磨板书,研磨前五分钟.
下面,我们还是在课为四边形的内角和为例吧,这样好理解

4、第四步 磨重难点
其实这就是审教案,一节的教学活动的规划的起点,从重难点开始.现在我们看拿到的教案是,教师将重难点写在一起
[原]重难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猜想,验证和使用
这一个写法是错的,写的教师没有理解何为难点.
个人认为:难点,是在实现重点的过程中,学生已有认知不满足需要而产生的困难或新知识中较难的理解的部分.
也可以这么说,大多数的难点,是重点的一个小部分.(此句话为原创,引用不用注明出处)
[新]重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猜想,验证和使用
以及通过猜想,验证和使用学会分析问题学学会解决寻找规律问题的方法.
难点:任意性.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一个命题中三角形的任意性,也就是不论三角形大或是小,也不论三角形的形状,结论都成立.

5、第五步 定课形
课型决定流程,课型分两大类,一类是新课,一类是复习课.新课包括概念课,公式定理课.
本节为公式定理课.

6、第六步 定教法
数学课关键是教学会学生学习数学,具体为教会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也就是教学会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所以,我们决定采用问题导学的方法.也就是设法设计四到五个左右的问题,通过问题实现教学的目的.

7、第七步 磨板书
磨课很多人不注意板书的,其实在评比中板书占了40%的分数.好的板书,可以让学生将一节课的内容带走,让送课人听课人对教学一目了然.还有在写教案是有一个依据,起着题纲的作用.
有经验的老师,写教案是先写板书的哦.你呢?
[原板书]猜想-验证-使用
{磨后的板书}一 猜想
1.猜想的方法
2.猜想的结果
二 验证猜想
1.验证猜想有哪些办法?
2.验证的结果:任意三角形都的一样的结论
三 结论的解读
1.本结论的使用条件是什么?
2. 本结论有什么用?

8、第八步 研磨前五分钟
万事开头难,一节课的前五分钟上好了,给评分给学生一个好印象,还有教学的道理都是一样的.所以磨课要集中精力磨前五分钟.不要分散精力.
在四边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一节课中,
我们用问题导法,难点是突破任意性.有这样的准备后,前五分钟的修改就好办了
[原]老师打烂了一个三角形玻璃,要一个新的,要一样形状,一样大小.你能帮老师么.
然后,又转到课本上出示两个三角形,叫学生归纳.
[评]问题中一样形状,一样大小,与内角和180不相关,还有不连贯.也没有扣住难点任意性
[新}1.如图同,老师打烂了一个三角形玻璃的一个角,现在已知了其中一个角为45度,另一个角为60度,你能帮老师求出另一个角么?
2.(顿)让学生操作,搞不定
3.得到课题
4.出示课本上的第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相加180.
5.出示一个更大的,形状也是一样的,还是180
6.老师总结,不论大小,三角形的内角和180
7.老师出示课本上第三个三角,问:这一个形态状还是一样么?会不会因为形状不同三角形的内角和会变化呢?
8.师生共同总结,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