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仔猪的生产技术
1、【建立硬件设备】1、建立空气循环控制系统 建立良好的空气循环控制系统是降低舍内有害气体含量和增加新鲜空气含量的有效措施,从而大大地降低了因罗嵯脶姥空气不好会诱发仔猪呼吸道疾病的因素,但无限制的通风和换气对仔猪也不适合,特别在寒冷季节或寒冷地区,过量的通风会使保育舍内的温度急剧下降。因此,在生产中,保温和换气应跟据猪群的实际情况来调节,两者兼顾,高温时多换气,低温时升温再换气。
2、衡温保湿 保育舍内要保持干燥,在保证保育舍温度达到要求的情况下,最好打开窗户和门通风换气。尽量保持舍内干燥(湿度应在50%~ 75%),舍内的环境温度是影响仔猪生长的重要因素,所以仔猪转群到保育舍后,保育栏内温度在2~3天内升高到28~30℃,3天后即调节至26℃,以后控制的最适合温度为25℃左右,上下不要超过2℃。
3、饲料料槽的改造 料槽的改造应该让猪仔更轻松地吃到饲料,不能让猪仔爬进料槽造成不必要的饲料浪费,避免被料槽卡住。
4、【完善饲养制度】1、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 生产中,清洗猪舍的一般原则是:转群前(后)空舍时进行清洗消毒,夏季高温可适当寿喋馒揎增加清洗次数,但避免水流直射仔猪,需要降温最好采用淋浴或喷雾。清洗猪舍:一般采用高床漏缝地板的保育舍,清洗消毒地面是一项必要的工作。不是清洗愈多愈好,因为较凉的地下水对仔猪也会不利,同时对舍内保温也不利,尤其在严寒的地区。
5、逐渐过渡,少喂勤添 在饲喂上要做到少食多餐;在饲料量上,一般采用勤添多观察,做到仔猪吃后不再叫,而食槽中无饲料,新转入保育舍仔猪由于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消化机能发育不完善,仔猪容易因食得太饱而发生营养性腹泻。所以仔猪转入保育舍后要维持原饲料3天左右,然后慢慢过渡到保育料。
6、及时隔离无饲养价值的猪仔 病猪对于健康猪群也是危险的传染源,严重的病猪治愈希望不大,治愈代价高,经济上不合算。对经诊断无治疗价值的仔猪应及时淘汰,因为病猪要占用大量的时间来进行治疗和护理。
7、【做好免疫防病】1、做好猪群免疫工作 每栏保育猪要求配备免疫卡、注射疫苗剂量、记录转栏日期、生产厂家与批号,免疫卡随猪群蛔歹朽耍移动而移动,不同日龄的猪群不能随意调换,以防引起免疫工作混乱。疫苗的免疫注射是保育舍的重要工作之一。如断奶仔猪55~60 日龄要进行猪瘟疫苗注射等,70 日龄左右应进行口蹄疫疫苗注射,在注射过程中要确认有效的注射部位,不可打飞针。
8、重视防虫,提高饲料营养 必须做好保育舍的防虫工作,应在断奶仔猪转入保育舍2-3周,选择对体内外寄生虫效果明显的高效、不伤胃的驱虫药物进行集体防虫。防止疥螨、蛔虫等体内外寄生虫对仔猪饲料影响,并损害机体免疫系统,使猪群抵抗力下降。
9、做好保健预防 预防转群腹泻和掉膘,断奶前3天到断奶后7天,饲料中添加调节肠道健康的保健产品。仔猪转入保育舍一周内,可在饮水中添加阿莫西林和电解多维。如果保育舍细菌性疾病情况比较严重,可以采用肌肉注射长效抗菌素的方法来进行药物预防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