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经验分享高考志愿填报如何提高录取率
1、选择学校我跳过了“估分”和“认识自己”,是因为“估分”在我看来无疑是给自己多一份压力,成绩过不了多久就会公布,考得好与坏在停笔的那一刻就已明了,何必再让自己寝食难安的。而且,预估分数往往与实际分数都有差别,特别是文科生,所以,估分实际意义不大。至于通过“认识自己”来找到合适的学校和专业,我想这在高考前应该就有了方向,没有方向的简单概括一下

2、根据分数筛选出所有可能上的最好的学校高考前后学校一般会发一本死厚死厚的《高考志愿填报依宏氽墓指南》,当时我们一家人拿着笔苻抽苍黪整天地在书上圈圈画画,我还按照自己的喜好把可能的学校一一列出来。我建议大家在前期也要做这样的工作。你们在圈圈画画的时候,分三步:STEP1.把自己分数有可能上线的学校范围划出来。STEP2.按照我们之前在“认识自己”这一步完成的工作来淘汰不符合你预期的学校,但切记不要好高骛远。STEP3.把剩下的学校罗列出来,按照地域和其他你们认为重要的因素再筛选一次。我在下一步会把进一步筛选的经验写出来。如果你有购买一些付费的高考志愿填报系统的话,这方面的工作他们已经帮你完成了。进一步精准地筛选学校我第二年选学校的时候,总结了第一年的经验教训,除了那些道听途说的学校声誉以外,我还会了解下学校的各个方面。分几个点,如下:POINT1.学校所在城市的发展、环境、气候;POINT2.学校的综合实力、专业设置等方面;POINT3.然后确定好几个心仪的学校,开始用一些数据更精确地估计哪些是我能上的学校。那么问题来了,用什么数据?A、参考该校往年的录取线和一本线(二三四专以此类推)的分数差和录取位次排名,对比你现在的分数和今年一本线的分差,大致确定能不能上。但是,不少考生和家长只参照往年录取分数线,高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是自然形成的,录取结束前无法准确知道,不少人却误把它当成衡量的“尺子”,拿分数“对号进座”,这是极其严重的误区,对于连续多年实行平行志愿的省,我们应该去参考院校的两线差和录取位次排名。当然,线差和录取位次也无法帮我们精准地进行判断,我个人认为对于一般的考生来说,这两点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如果是那些分数比较尴尬,或者成绩平时很好,而没有发挥好的考生,建议可以了解一下付费的志愿填报系统,一些优秀的系统在把分数线标准化(即通过统计学和数学算法,让历年各个高校、各个专业的分数线都具备参考性;换个说法,就是你就可以知道你的成绩放在2015年相当于多少分,在2014年又相当于多少分),这样一来,对这部分考生来说,可以提供更有效的判断依据。B、高考成绩出来后,教育局一般都会发布本省的一分一段线,通过观察以往录取分数线在全省的大致排名,弄一个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出来,然后对比一下我现在的分数在一分一段中的排名,大致确定你能不能上。当然,这里说的是针对报考本省学校的同学。C、关注下新闻报道,一般来说高考结束后新闻都会报道一些预估分数线,这个也是有一定的参考性的,但是不要盲目相信,毕竟是预估的。这些预估有些来自于经验丰富的高考志愿咨询师,有些则是校方自己“泄密”,还有一些是机构给出来的。在这一步,你理想的学校很有可能并没有公布这样的预估分数线,这时候你只能凭借前两步所说的方法来大致判断了。当然,有一些系统会通过大数据结合各种我不懂的算法来精准预估,根据我了解到的情况,第三代的填报系统在预估准确度上,已经到了只有0~5分的误差的水平了。D、密切关注心仪学校的招生政策,比如这个学校今年省内和在省外招生多少,在你所在省的招生比例,然后再根据一些数据,比如上面提到的分差,一分一段等大致估计下自己的位置。我想,学了三年的高中数学,做这么点简单的统计还是可以的吧。虽然不如付费系统有用,但绝对可以帮你建立清晰的报考思路,也可以提高你的录取概率。筛选出了几个学校,但是互相有纠结,怎么办?通过身边朋友或者去贴吧什么的认识一下这几个学校的学长学姐们,听听他们的建议,个人觉得比网上的文章更有参考价值,因为他们了解实际情况。记得要多问几个哦,因为每个人看到的都是不一样的世界。同时,你也可以给你特别感兴趣的学校的招生办打电话咨询。不过就我的经验来看,只要你考得不是太离谱,他们都会鼓励你填报来试试…最后提醒一句:学校不是关键,学习才是,你最终被身边朋友、用人单位认同的,只有你的人品和能力
3、选择专业选专业也很重要,但也不要看的那么重要,专业无冷热,只有爱不爱。现在的热门在等你毕业之后可能就是冷门,相反冷门也会变热门,只要自己喜欢就是一个好专业。1、兴趣第一,没必要去抢什么热门专业要知道,选择专业最关键的因素是你自身的兴趣,其他只能参考,不然你可能会后悔一生。相信我,一生为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奋斗才可能快乐。还有就是长辈们可能会建议你选择时下比较热门而你并不喜欢的专业,他们多数是比较单一的考虑问题,一是专业说出去好听,二是觉得好就业,待遇好。第一个是虚荣心,人人都有,你不必在意。第二是,直奔热门专业,而忽略个人特性,纵然进入热门专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也会厌学。而且热门专业也不一定好找工作,人才过剩嘛。所以,选择专业一定要自己热爱的,当然像我这种因为一部电视剧,选择了学医这条不归路的,一定是极少数。2、不要通过名称选专业我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会了解下该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什么,是否属于特色专业,专业的实力如何,有无硕士、博士点,是否是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同类专业当中居于什么位置,专业发展前景和学生就业去向如何,专业对学生的相关科目成绩和身体状况有无特殊要求等等。不要被某些专业的名字所吸引,还有些专业听起来简单,实则深奥。另外一点,你可以通过专业的核心课程来了解这门专业是否适合你。毕竟要是你地理不好,你却要去学地质,那肯定就属于个人能力无法跟上的专业。3、如果想去的专业分数线不够怎么办?首先,必须要科普一下的就是,学校的录取线和各个专业的录取线是不一样的,录取线是这个学校的所有专业最低的录取线。如果你要选自己最感兴趣的专业,同时还要看看专业录取线。所以,如果你分数不是很高,但是又很想上这个学校,最好服从专业调剂。保守地说,即使上不了那个专业,至少还可以上那个学校,进去之后再通过自己的努力转专业也是可以的,说不定你还会喜欢上被调剂的专业。就像我,一门心思想学临床,结果被调剂到了药学,后来发现药学专业也蛮好的。如果不服从专业调剂,即使你够了院校提档线,但不够所报专业的专业录取线时,学校将会作退档处理。

5、志愿填报实操阶段说到这里,突然要感慨了,我第一次填报志愿的时候,只能捧着那本报考指南一页一页翻阅,看着里面统计的各大高校的专业和往年分数线,结合自己的意愿把那些合适的学校圈下来,再把那一页折叠起来,于是那本书变得越来越厚……我当时不知道有那么多高考志愿填报系统啊!第二年我就学聪明了!哈哈哈~花点钱,真的比复读一年好太多了。我先说说如何选择这些系统。这类系统根据我当时的了解,大概可以分三类:第一种,信息展示功能为主这类系统基本上就是把填报指南录到系统里,然后你可以更快地检索。听起来很鸡肋,实际上还是可以节省很多时间的。特别是当你脑壳一团乱麻的时候,要花两三天时间你才能把填报指南翻完,但是在系统上,你可以非常便捷地分类查看你想要就读的学校。这类系统的价格往往也不贵,100~500块的都有,比较有名的是新浪教育的高考志愿通,一搜就能搜到的。第二种,具有一定的预测功能这类系统可以根据以往的一些公开数据,结合你当年的高考成绩预估出对应高校你当年被录取的可能性。基本上就分四种可能性:一定能被录取、比较可能被录取、有风险、风险很大。这类系统主要是帮你简化了最后填报时候的决策流程,当然,在信息展示方面的功能也是有的。这一种的价格比较水,300~3000的都有,还是推荐一款我当年研究过的,第一高考网的前程规划系统。第三种,精准预测并提供定制化建议功能最近大数据比较火,我当年倒是没有什么大数据的志愿填报产品,毕竟2000多所高校,500多个专业,34个省,数据太多,太难收集了。但是今年我帮我妹妹了解高考志愿填报规则的时候(毕竟最近两年变化还比较大),发现已经出现了一款结合大数据和统计学的高考志愿填报系统,名字是叫志遵保高考志愿填报系统。只是目前它还只独家拥有四川省的大数据。我了解了一下,基本上就是通过一些公开的和非公开的数据来提高数据库信息量,毕竟信息越多就精确度越高。然后利用一些我也不懂的统计学理论和国外的技术,进行计算。最后可以预估出在四川省招生的高校的各专业的分数线,精确度据说是90%~99%,而且他们自己是承诺不准三倍赔付的。价格比较高,毕竟技术领先,还可以无效退款,价格分两档,2000左右一档,10000左右一档,大家可以自行了解。最后,祝大家都能考上自己满意的大学!记住:命运是自己掌握的,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认真对待高考,也务必认真对待高考志愿填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