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体质应该知道的五条防治误区
时至今日过敏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随着过敏性疾病的增多,以及人们对过敏性疾病认知和了解,很容易造成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治不好,只要不犯病就放弃治疗;另一种是要求过高,急于求成,总是要一下彻底治好;这两种方法都是不科学的,要正确认识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
过敏疾病常见误区:
1、误区一:认为过敏是免疫力强的表现。 正常时免疫兴奋与抑制功能是协调的,共同维持着免疫系统功能平衡,过敏反应是一种防御反应,在机体内时刻都在发生,绝大多数都是生理性的,防御失败时就会出现症状,因此过敏反应实际是一种病理性免疫增强,是相对的过强。
2、误区二:忽视过敏性疾病的遗传特性。 忽视过敏性疾病的遗传特性,来自美国霍普金斯医学院报道,当父浙觎戽锴母都为过敏体质时,其子女有50%的遗传概率,单纯父亲为过敏体质,其子女有30%的遗传概率,但也有过敏体质出现在兄弟、姐妹、祖父母、叔伯父母、表兄弟妹范围内,研究表明,遗传性过敏反应常常不仅只在一个器官发生,而是多组织器官同时或相聚发病,因此,不同的年龄可以发生不同的过敏反应,例如新生儿、婴儿期可出现湿疹、喘气性支气管炎,或因牛奶过敏而出现反复腹泻;3岁后又会发生过敏性咳嗽、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上学前后则又会出现过敏性紫癜等,一旦具有家族史的患儿发生过敏性疾病,治疗也更加困难,因此早期防治就变得非常重要。
3、误区三:过敏原太多,无法根治,那么不难受就不治。 引起过敏源的物质如花粉、尘螨、食物等绝大多数都是无毒害的,它们无处不在,可以直接与鼻腔、眼结膜、器官及肠道接触而诱发过敏,给人们防不胜防的感觉,但绝大多数病人的过敏原集中在常见几十种之中,因此在出现过敏反应时积极查找过敏原并针对过敏原进行治疗,过敏性疾病是完全可以控制的,近100年的临床实践证明,恰当的特异性免疫治疗是非常有效的,可以提高机体对过敏原的适应能力,使接触后不再引起症状,还可改善过敏体质,阻止机体对过敏原多元化反应。
4、误区四:过敏是遗传来的,去不了根。 大量的证据表明,过敏与遗传密切相关,遗传基因的改变需要几代人的时间,但近二三十年来,过敏性疾病成倍增加,主要还是由于生活方式与环境因素的剧烈变化而引起的,所以科学地掌握预防方法。配合恰当的治疗,过敏性疾病还是可以控制的。
5、误区五:认为过敏性疾病发病时用对缠斡鲡溧症治疗的药物缓解症状,缓解期不需要治疗。 对症治疗和缓解症状的药多为抗组胺药和激素类药物,对过敏性疾病的进化过程无治疗作用,反复应用或无效或有较重的不良反应,易导致肥胖、抵抗力下降等问题,所以要改变观念,要重视缓解期治疗,如哮喘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疾病,需长期治疗,过去大多数病人采用应急手段,久而久之易引起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严重并发症。哮喘的治疗重点应放在缓解期,如补充美益康健益生菌,通过缓解期的治疗,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长久的御病能力,彻底消除气道内炎症,从而达到预防过敏性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