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制作一篇读书笔记
1、1.第一个层次——积累先来谈谈书写读书笔记的初衷。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毕竟个人记忆有限,但是需要学习的知识是无限的,那么将无限的知识尽可能的转换成有效的材料。最起码的如何让日常所读的文章、书籍为写作论文时添加必要的引注备注方为正途。最基础的读书笔记,便是大量原文摘抄语句、语段,但是在摘抄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注明文献来源的出版信息如作者、文献名称、出版地点、出版社名称、来源期刊、出版年月、以及具体页码等。这样在查阅过程中,方便回想。

3、第三个层次——精炼《论语》中的一句至理名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前两个层次的瑾龊胂然训练都是只是让我们在高效的学习,只有经过高效的思考之后,知识才能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以之前所说的读书笔记的字符量为例。一般的学术专著以30万字的居多,那么精读书目的笔记量以十分之一为例,即3万字。在大学教学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基础课程需要学生提交2000-8000字左右的读书报告作为主要的课程作业,那么我们还需要打破书目原有的目录体系,在其之上再精选出十分之一的内容,即用3000字甚至更少的字数去提炼全书的内容及其逻辑体系。并不是每一个作者的思维都能呈现出体系化的知识系统,更不是每一个作者缜密的目录系统符合每一个阅读者的思维惯式。只有相当少的书目会将全书分部分陈列,而作为一个娴熟的阅读者,应该将书目的知识以自己习惯的方式,高度明炼出其大纲,打破原有系统,运用自己的思维拓展创造新的知识体系。在这个思考过程中,可以运用一些媒介新科技,如思维导图软件、书评类网站(如豆瓣网、亚马逊官网以及英文书评网站Goodreads)等等,通过脑力激荡,或者对比前人的学习笔记,从而促进自己的思考,完成知识整合提炼的全过程。当提炼过的知识内化于心之后,将所学所读侃侃而谈并非难事。当你的读书笔记完成了以上三个层次的提升,一篇精品读书笔记就形成了。据以往教学经验与个人的读书经历总结,一般学生在精读一本书的过程中需要泛读5-10本书辅助精读。在练习完成5-10本精读书目的三层次读书笔记之后,其阅读速度均会飞速提高,因为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每一个人的知识反馈能力与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都能得以蜕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