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个好教师——维护学生自尊心
1、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侯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让我们不妨打个比喻:让所有刚刚入学的7岁儿童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例如去提水,一个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竭了,而另一个孩子却能提来20桶,如果你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够20桶,那么,这就会损害他的力气,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了,说不定还会躺到医院里去。儿童从事脑力劳动所需要的力量,也是像这样各不相同的。

3、 教师应当善于确定:要通过怎样的途径,要经历什么样的阻碍和困难,才能在每一个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具体地实现教学大纲的要求。 教育和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乐趣。这就是说,在学习中,无论就脑力劳动的内容(作业的性质),还是就所需的时间来说,都应当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有经验的教师,在一节课给学生布置2、3道甚至4道应用题,而给另一个学生只布置1道,这个学生做的是比较复杂的应用题,而另一个学生做的则是比较简单的。这个学生在完成语言的创造性作业(例如写作文),另一个学生则在学习文艺作品的片段。

5、 在学习中取得成就——这一点形象地说,乃是通往儿童心灵中点燃着“想做一个好人”的火花的那个角落的一条蹊径。教师要爱护这条蹊径和火花。

7、 我在上数学课的过程中,经常有学生在上课时不专心听讲、做小动作……,读了这篇文章后,我觉得只要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取得成功的个人的人格上的欢乐,教师把学生引进一种力所能及的、向他们预示着并且是他们得到成功的设计、创作中去,提高自己能力,学会合作、学会探究,那么个别学生会去专心听讲,会从学习数学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