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稿写作:[3]起草讲话文稿要注意搜集材料

2025-07-20 04:19:38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这里所说的客观事物,就是写作领导讲话稿的材料。大量地搜集和占有材料,是写好端姗跬轵讲话稿的基础。搜集材料要力求“多、全、准、新、深”。

所谓“多”,就是饱阅沃看,广取博收。因为占有的材料越多,作者对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看得就越准,就越容易产生新思想、新观点、新语言;占有的材料越多,就越便于在同类材料中择优选佳,增强讲话的生动性和说服力。正所谓“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所谓“全”,就是充分考虑写作的各种需要,全面搜集与写作相关的各个类别、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材料,做到客观材料与主观材料兼顾、感性材料与理性材料兼顾、正面材料与反面材料兼顾、内部材料与外部材料兼顾、直接材料与间接材料兼顾、典型材料与面上材料兼顾、历史材料与现实材料兼顾、例证材料与数字材料兼顾,以便从事实的全部总合中恰当地把握事物,从事实的相互联系中准确地认识事物,从各种材料的相互参照和印证中深刻地说明事物。

所谓“准”,就是搜集的材料要准确无误。这是材料的生命与力量所在。为此,要注意三个问题:第一,材料来源必须可靠,不能道听途说;第二,材料核实必须详细清楚,不能模棱两可;第三,要注意材料的消化,只有真正消化了的材料,才能更深刻地感知它,从而有助于辨别真伪,剔除虚假。

所谓“新”,就是尽量多搜集一些新鲜的材料。新鲜的材料可以给人以新的启示、新的思想、新的语言;而新鲜材料的恰当运用,又可以使听众和读者耳目一新,从而增强讲话的生动性和吸引力。新鲜材料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别人尚未发现的;二是别人尚未使用的;三是别人使用不充分的。为了获取这样的材料,就要做到三点:第一,搜集范围要广泛,尽可能踏入别人未涉及的领域;第二,搜集工作要深入,努力开掘别人未曾开掘的新层次;第三,搜集工作要精细,每一个细枝末节都不要轻易放过。

所谓“深”,就是要尽量搜集一些典型材料。只有典型材料,才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的本质规律,最能给人们以深刻的启发和影响,从而最生动、最活泼,也最具有说服人和感染人的力量。至于搜集材料的具体方法,可以说多种多样,最常用的有当面调查、文字调查和阅读收听。当面调查是获取真实、生动、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的最直接、最有效、最可靠的途径。

具体方法有五种:

一是直接观察。就是凭借自己的感官,获取有关的感性材料。

二是口头询问。即通过面对面地个别交谈来了解某些情况。

三是听取汇报。

四是座谈讨论。

五是参与活动。即通过参加有关的会议或其他活动,来搜集了解有关情况。

文字调查的具体方法有三种:

一是问卷。就是列出一定的调查题目,印发给一定范围的干部群众,请他们回答。

二是统计。就是把调查项目制成表格,分发给调查对象,请他们按表填写有关数字。

三是查阅与调查内容相关的各类文字材料,从中获取有关情况。阅读收听就是通过阅读书刊、报纸、文件,收听广播,收看电视等途径搜集材料。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