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学者跳远助跑的准确性
1、影响跳远助跑准确性的原因起动方式选择不当。在助跑中,运动员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加以选择。起动方式一般来说静止式比起动式准确。因为静止式每次起动时用力大小一致,变化不大,步长稳定,准确率高,起动式也有一定的优点,助跑一开始运动员自我感觉放松,加速自然,但这种方式用力不易控制。

3、助跑长度不合理。选择合理的助跑长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跳远队员的专项身体训练水平。助跑距离太长或太短均会对速度产生消极影响。助跑的距离越长、步越多、步长变化越大,准确性越差。另外运动员的目测能力、心理状态以及场地、气候、风向、服装等外界因素对助跑的准确性也有很大影响。

5、确定助跑的距离。确定助跑的距离和步数时,要考虑以下三个因素:A、跳远专项的基础能力即跑的能力和跑速。B、一般弹跳力即原地起跳的摸高能力和立定三级跳的能力。C、专项跳跃能力即加上几步助跑后向上摸高或向前跳跃的能力。因此,正确的助跑技术必须在步长和步频中保持协调的比例,最终目的即要在最后几步达到最高速度,又能获得一种最积极的起跳效果。

7、心理训练。体育竞赛是力量、技术、心理素质三方面的较量,因此心理训练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踏不上板或犯规的出现主要是运动员心理上的紧张引起生理上的一系列变化而产生的。应加强“自我”意识,排除外界干扰,坚定信念,毫不畏缩。 在平时要多参加各种形式的比赛,当走到跑道时,眼向前看,想象最成功的一次助跑节奏,将注意力集中到动作上来,从而消除紧张,增强上板信心,使运动员心理上得到反复强化,最后形成动作定型。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阅读量:92
阅读量:21
阅读量:53
阅读量:23
阅读量: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