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幼儿凭感觉记忆
1、0~3岁幼儿的大脑在语言能力、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方面都尚未发展或发展完善,所以这个阶段的记忆策略可以以协同记忆为主。协同记忆就是通过让孩子运用多种感觉(比如视觉、听觉、动觉、触觉等)协同参与记忆活动。

2、其实,在我们与幼儿相处和生活的细节中大家就能看到协同记忆的身影。比如在学习语言的阶段,妈妈会反复的对婴幼儿指自己说“妈妈”、拿着苹果说“苹果”、指着红色的汽车说“红色”,这些语言的重复会让婴幼儿对这个事物留下印象并记住,就是运用了视觉和听觉来进行关联和记忆。

3、除了对客观事物的协同记忆培养,还需要重视婴幼儿对自己情绪情感记忆的锻炼,比如让婴幼儿知道什么是开心、难过、生气、担心、愉快、紧张等等。当然这种锻炼并不是拿着表情的卡片让婴幼儿去记忆,而是在日常的情境中让婴幼儿去感知并记住。

4、比如,孩子心爱的玩具不小心弄坏了,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你现在很伤心,妈妈也替你感到难过,尤其是负面的情绪,家长能够接纳和包容。另外,利用绘本讲解情绪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比如对故事里的角色的情绪,家长可以问:你觉得小猪现在是害怕了吗?还是紧张呢?等等。

5、情绪情感记忆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尤其是负面的情绪,重要的是家长能够看到并理解孩子的情绪。 类似这样的沟通,一点一点地去帮助孩子识别自己的情绪,去回忆自己当时的情绪,并且家长也看到了孩子的情绪,这对于婴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也很有意义。 随着婴幼儿年龄的长大,他们协同记忆可以尝试和配合的方式就更多了。

6、认知心理学认为,对认知材料感知得越细致,大脑获得的信息越精确,记忆储存就会越准确。 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来说,他们对事物有了更多的认知,就可以对事物的材料有所区分。例如当一个框里混合着不同材质和大小的积木块,可以引导孩子从颜色、材质、大小、轻重等多维度观察,通过视觉、触觉等感知来记住框里的东西,再进行分类和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