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说“谢谢”感恩,聪明的父母都是这样做
1、 刚才,一定是华华嫌奶奶太唠叨了。此刻华华撅着嘴巴向书房走去。妈妈忝苠庠碴走过去拉住了他。刚才是谁的电话?”妈妈压住性子明知故间。华华显出不耐烦的样子:“还会有谁?总归是奶奶的了!罗哩罗嘴,又没有什么事情!”“奶奶在电话里和你讲什么?”妈妈再一次明知故问。“还不是每次都一样?什么‘早饭一定要吃好晚上!要早点睡觉!什么“在学校上课累不累?‘放学后打球吗?长胖点了吗?呀,真是烦死了,不说了!”华华越说越不耐烦,挣脱妈妈的手朝书房走去。妈妈看到孩子这个样子,觉得一定要好好教育孩子。

3、像华华这样的例子在青少年中不在少数。现在的孩子很难体会到长辈的爱心,很多父母甚至叹息道:“现在的孩子太少感激之情,连句谢谢都不会说。”感激之心不是先天的,亦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在道德教育、环境熏陶和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我们如果在待人接物时能常怀感激之心,那么就可以建立和谐、融治、温馨的人际关系。家长要从生活点点滴滴小事中发现教育的素材,适时地进行教育,长期坚持,潜移默化,感恩之心必定会牢牢地植入孩子幼小的心灵。

5、这应该从小事做起。比如用餐,用餐时间是教育孩子的最重要时机,也是沟通的好时机。父母在用餐时,可以借此机会谈谈厨师、服务员的辛苦,表示对他们的感激,不要让孩子误以为他们的劳动是理所当然的面心安理得。在日本,一些家长教育孩子用餐时,一定会双手合十,说声:“我领受了。”然后才动筷,吃完后,总说:“感谢妈妈,今天的饭菜真好吃。”才离开餐桌。而我们的父亲常常边看报边吃饭,吃完饭就一声不吭地离开。孩子看在眼里,学在心里,可能一辈子也不会说出句赞美母亲饭菜的话。

7、 不会感激的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的独生子女之所以被称为“小皇帝”,是因为他“自我膨胀”,对周围的人过度的爱心视为天经地义,总不知道心怀感激。父母要教会孩子真诚地对他人说“谢谢!让孩子学会感激他人,让孩子在谦虚和真诚中得到朋友的帮助,从而一步步走向成功。

9、父母要引导孩子尊重周围的劳动者,感谢他们为社会做出的贡献,使我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11、感恩之心不是天生的,发自内心的感激需要时间来培养。让孩子学会感恩,就是让他们懂得尊重别人,对别人的给予心存感激。因此,父母应该让孩子从知恩、懂恩开始,学会感恩、报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