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里的包子最好吃
1、包子可不是凭空发明出来的,它的前世很是淳朴——被人们称为「馒头」。「释名」曾记「汉有蒸饼」。那个时候,基本将面食统称为「饼」,蒸出的面食就是蒸饼,虽类似馒头,确无馒头之名。汉代画像石上,曾有蒸笼烹饪的图像,可见,当时有蒸饼无疑。到了晋代,则出现了馒头之名,写为「曼头」。卢谌的「祭法」中写着要用馒头做四季祭品,「春祠用曼头、饧饼、髓饼、牢丸,夏秋冬亦如之。」再往后,到了唐代,也是有「馒头」形态的食物。「清异录」里曾记「玉尖面」,即为馒头。
2、一锂淅铄旰直到五代时期,包子才算正式登场。「清异录」里提到,五代汴梁阊阖门外有个「张手美家」食馆,以卖节令食物为主,每至伏日,有一款「绿荷包子」。绔茕惜钻宋代的时候,包子已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遍地开花。记录汴梁风俗的「东京梦华录」写着「诸色包子」。「梦粱录」里则有江鱼包儿、蟹肉包儿、水晶包儿、笋肉包儿之类。这里是「包儿」的叫法,「儿」与「子」是同义,后来自然而然就有了「包子」的名称转换。当时,还有被称作「灌浆馒头」的,大概就是后来的灌汤包了。不过,这个时候,「馒头」和「包子」仍旧是傻傻分不清的。或者说,它们在很长时间内都是指的同一个东西,这也不难理解为啥现在很多南方人仍旧管包子叫做馒头了。
3、直到清代,馒头的叫法彻底有了变化。北方管没有馅儿的叫作馒头,有馅儿的称为包子。而南方却把有馅儿的称作馒头,无馅儿的叫「大包子」……「清稗类钞」有记:「南方之所谓馒头者,亦屑面发酵蒸熟,隆起成圆形,然实为包子。包子者,宋已有之。」清代时期,人们对包子馅儿的追求也到达了一个新境界,许多老字号流传至今,比如天津的「狗不理」包子。
4、包子的江湖,从来都是风起云涌、暗藏杀气。各门各派都坚守着自己的一方宝地,被忠实的追随者牢牢簇拥。广东叉烧包、天津狗不理、上海小笼包、成都韩包子、开封灌汤包、山东排骨包、扬州三丁包、新疆烤包子、武汉生煎包、靖江蟹黄包、云南破酥包、重庆九园包、福建东河包…这些有江湖地位的,自然不在话下。中国名包何其多,每一样都「包」治百病。你不信?往下看!开封丨灌汤包的「鼻祖」
5、前面说到,包子在五代时出现,宋代时全面开花。北宋的时候,开封就有了夜市小吃,「东京梦华录」里就记录了「夜市直到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的繁荣景象。那夜市里的美食,当然是什么都有啦,包子,更是自带流量的存在!当时最出名的就是「玉楼山洞梅花包子」,号称汴梁第一,被赞誉为「琅缳妙品」,深为百姓所喜爱。据说灌汤包就是源自它,从此便流传了下来。
6、开封灌汤包是典型的豫菜系口味的代表,鲜香是它最大的特点。外表看起来和南方小笼没太大差别,只是更大、更扁一些。吃它也有人人必备的口诀:「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再喝汤,一扫光,满口香。」这样的吃法可以充分感受到灌汤的鲜美流油、皮馅的软嫩充盈。当然,也可以保证你的吃相非常优雅,绝对不会惨绝人寰。
7、杭州丨身世成谜的小笼包
8、上面这种,或许是大家在各地都最常见的「杭州小笼包」了。尤其是早饭的时候,那必须来一屉。但它真的是杭州的吗?错,你大概对杭州包子有啥误解。长成这样的包子,请叫它「发面小肉包」。
9、在全国各地开「杭州小笼包」店的人,大部分来自浙江嵊(shèng)州。大概是嵊州这个地方不够出名,最开始经营的时候,某个「聪明」的嵊州人便给店面取名为「杭州小笼包」,从此让那一屉屉缩小版的肉包子霸占了全国早饭的头把交椅。但是,在杭州的街上,确实没什么「杭州小笼包」的身影。
10、「身世成谜」的杭州小笼包到鹊奁夭肢底是何方神圣?在「舌尖上的中国2」里,杭州小笼包曾有专门出镜特写:「杭州小笼包拷贝的是古代开封的工艺,猪皮冻剁细,爵奏笆棚与馅料混合,皮冻遇热化为汁水,这正是小笼包汤汁丰盈、口感浓郁的奥秘。」小笼包是「灌汤包」的一种。灌汤包最先是出现在河南开封。后来,这种「灌汤的馒头」被传到了江南,成为了江浙一代的特色小吃。杭州赫赫有名的要属虾肉小笼。「皮像菊花心,馅似玫瑰瓣」形容得恰如其分。馅料由清虾仁、夹心肉、配上鲜猪肉皮冻制成,咬一口仿佛是春天。
11、新疆丨食而不忘的烤包子
12、新疆人喜欢烤制面食,用他们的大智慧发明出了烤包子这等美味!以前,新疆的游牧民在外出放羊打猎时,都会自带干粮和「生存」用具,很长时间不回家。他们打来野兔,将肉洗净切碎,跟和好的面一起,放在木炭上烤熟了吃。最早的烤包子就这样在野外诞生了。
13、在新疆,很多食客的都会选择一个烤包子配一碗清茶,来开始一天的生活。烤包子在维语中叫做「沙木萨」,是以羊肉丁、羊尾巴油、皮牙子(洋葱)、孜然、精盐、胡椒殪讧唁跬等共同搭配烤制。包子的面皮要擀得很薄,几近透亮,再将四边折合成方形。烤包子所用的坑,叫「沙木萨吐努尔」,比一般馕坑要小。烤制时,需将小号水缸的底部取掉,倒扣过来,在四周用土块垒砌而成。再将生包子贴在坑边,撒些盐水,防止包子脱落。通常,这包子十几分钟就能烤熟了。咬一口新鲜出坑的烤包子,先是香脆油亮的外皮,油汁四溢的羊肉丁紧随其后冲入口腔,尽是肥美浓郁、香而不腻。让人如何能不爱它?
14、扬州丨每一口都让人心动的三丁包子
15、三丁包子,可以说是扬楂恶职卒州小吃的代表作。还有网友称其为「包子王者」。这个称号,三丁包子自然是当得起的。据说,当年乾隆老爷子下扬州时,突发奇想,想吃一种「养而不过补,美味而不过鲜,油香而不过腻,松脆而不过硬,细嫩而不过软」的点心。港真,这不是任性是啥?盐商们知道后,差点急秃了头!赶紧和大厨商量该咋办。这不,他们就用鸡丁、猪肉丁、竹笋丁、海参丁、虾仁制作了「五丁大包」,请皇帝品尝。乾隆吃了以后,那叫一个愉悦满足,五丁大包就此成名。后来,因为制作成本比较高,又去掉了海参和虾仁两种馅料,再加大包子体量,三丁大包子便一直风靡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