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敖为食于路中的为和食怎么读
为的读音是wèi,食的读音是shí。原文出自于春秋战国戴圣的《礼记·檀弓》。
原文: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屡,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白话译文:
齐国发生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做好饭汤等食物摆在大路边,等待把食物给饥饿的人来吃。有一个饥肠辘辘的人用衣袖遮住脸,拖着鞋子,昏昏沉沉地走了过来,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对他吆喝道:“喂!来吃吧!”那人瞪大他的眼睛盯着黔敖,说:“我就是因为不吃侮辱我的尊严的食物,才饿成这个样子的。”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最终饿死了。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礼记》为孔子的弟子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
孔子教授弟子的“六经”,是中国古典文化中最高哲理的载体,但是文古义奥,不易通读,因而多做解读以辅助理解,解读六经中的“《礼》”,便被戴圣编撰成了《礼记》。
赏析:
《礼记》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