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面试技巧:情境模拟入戏三板斧
1、情境模拟类题目,作为对考生沟通能力方面的考查,与传统沟通能力题目相比,内容维度上变化不大,但表述方式上有所区别。与之前的使用第三人称沟通解决问题相比,第一人称更加入情入境,更能反映出考生实际工作中与人沟通及解决问题能力。因此,在解决这类题目过程中,除了要掌握一般沟通类题目的思路以外,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入戏。
2、入戏第一板斧,破冰。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破冰也决定了后续的沟通质量。一个好的破冰首先要有一个合适的称谓,所谓合适的称谓往往需要考生结合题意和实际情况,千万不能过于死板。如:“你是政府工作人员,在与欠薪农民工沟通过程中,农民工情绪激动,冲上天台,想跳楼自杀,你怎么劝说农民工,请现场模拟。”通常第一步,考生就犯难了,根据题目信息,我不知道这位农民工叫什么名字,该怎么称呼呢?甚至有的考生直接硬套题目条件,称呼“农民工朋友”,这样的称呼不仅生硬,而且非常尴尬,这也难免让考生在沟通题目中难以进入场景。其实结合题意,联系生活实际,一声“大哥”,可能比过于书面的“农民工朋友”来的更加亲切、自然。称谓有了,接下来,结合我们沟通类题目答题思路第一步理解沟通对象,一个完整的破冰过程就自然呈现出来了,如:“大哥,您先别激动,我非常理解您现在的处境,辛苦工作一年,没及时拿到工钱,肯定特别着急。”

4、入戏第三板斧,巧结尾。情境模拟题目中最困难或者说最尴尬的就是如何自然收尾,生硬的收尾甚至不收尾很有可能导致之前的说服效果大打折扣。如:“开学日,家长带孩子进行报名,发现教学楼被翻新,担心有甲醛,堵在校门口,不让孩子报名,你作为学校负责人,如何劝说家长,请现场模拟。”根据我们沟通题目答题思路,最开始理解沟通对象,对家长不满情绪表示理解,感同身受说明自己孩子或学校老师孩子也在学校学习,一定是以孩子健康为第一保障,接来下说服沟通对象,从装修材料合规、装修工期短、晾放时间长、检测报告等等方面有理有据说服家长,最后巩固沟通效果,很多考生不知道如何收尾了,因为感觉自己应该已经劝说成功达到目的了,殊不知,最后的巩固才是考场中的画龙点睛之笔。怎么才能巧妙地进行结尾呢?以目的为导向。要清楚自己最终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其实这一点可能借鉴实际生活中一些销售人员的说话技巧,比如健身卡销售人员在推销的过程中可能会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自律习惯养成等等方面说服消费者,但最终他的目的并不是消费者身体的健康,而是要促成签单,因此往往最后的收尾通常会以“您是刷卡还是付现”推进,以目的为导向,落脚点在办卡的方式上,而不是是否办卡。因此结合到我们上述的题目中,我们的目的也不是解释清楚我们到底如何装修的,而是希望家长们不要堵在门口造成不好影响,希望学生能够正常报名,结合着这个目的,我们可以采用“现在天气这么热(假设暑假后开学),别让孩子中暑了,咱们先进去报名”或“天冷了(假设寒假后开会),别让孩子冻感冒了,先进来报名”等等方式进行收尾,自然简单,入情入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