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情绪变化的讲究

2025-05-09 23:15:37

学生总是不喜欢受到批绛嗪托钪评的,尤其是那些在家中做惯了“小皇帝”、“小公主”的学生。当学生受到批评后,情绪上不免有些低落,而且由于年龄和经杼鲴奶袒验的限制,他们往往无法顺利、正确地找到调节 宣泄不良情绪的方法,如果批评较激烈,往往还会使师生之间产生隔阂、矛盾,甚至怨恨等。很多“问题学生”和恶性间都会在这样的条件下产生和酿成。

教师要想办法消除这种批评带来的副作用,努力做好批评的善后工作,进而让学生正确对待批评,使批评产生积极作用。

做好批评的善后工作,就好似要教师在对学生实施批评后,观察被批评学生的情绪反应和表现效果,以便决定是加强批评教育的力度,还是应该改变批评教育的方法。

那么,如何关心学生的情绪变化,做好批评的善后工作呢?

1. 保持自身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教师,教师的心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教师因受社会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难免会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如果将这种不良情绪带入教育中,在批评学生时发泄到学生身上,那么,这种批评本身就是不公正的,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引起学生不良情绪的产生。

要做到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批评的过程中,不要对学生的情绪造成不良影响。而教师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确保自身的心理健康。

2. 跟踪观察学生的反应

心理学认为,任何一个人因过错或偏差受到批评后,都会产生某种反应。做好批评的善后工作,就必须及时对受批评的学生的心理和言行进行了解和观察,获取信息,并根据其心理和言行的表现程度,对其进行后续教育。

在观察中,教师还要注意被批评学生对自己的错误言行是否认同并在逐步改正,学习上是否又消极情绪等。一般来说,被批评的学生如果收到批评得当,就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在一定时间内以赞新的姿态出现在师生面前;而有的学生可能不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能正确对待批评,对批评想不通,并会把这种不满的情绪转化为言行在班上张扬,甚至产生辍学的念头。

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批评的善后观察和了解工作,及时掌握学生的情绪变化。

3. 及时疏导沟通,化解矛盾

批评者与被批评者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如果教师批评学生的方法欠妥,师生之间就很容易产生更深层次的矛盾。

学生受到教师的批评,本身就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很丢面子,心里很不愉快。如果教师再加上“讽刺”、“挖苦”、“乱扣帽子”、“随意责骂”,再惯用“经常”、“一贯”、“屡教不改”等词,就会造成学生讨厌教师,产生自卑心理, 导致辍学等行为的发生。

一旦造成这样的事实,教师就要疏导、沟通,及时消除学生的对立情绪,改变自己欠妥的批评。批评错了要及时为学生挽回影响,向全班学生解释说明。但是对正确的批评要坚持,并要以理服人,诚恳地、与人为善地说服教育,帮助其改正错误,树立信心,努力促进学生的进步。

4. 注重方法,强化效果

做好批评的善后工作,不是跟学生讲好话,无原则地解释和调解,而是既要遵守班规、校规,坚持正确的批评,同时又要化解误会,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疏导,达到强化批评的效果。

教师一定要尊重被批评学生的自尊心。因为中小学生的心理尚未健全,受到批评之后,总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同情、信任和尊重。如果教师对受到批评的同学带有成见而对其疏远,甚至厌恶,从此漠不关心,导致学生得不到信任和爱抚,他们就会自暴自弃。教师也就到不到批评的目的,收不到好的教育效果。

另外,对待被批评的学生,不能用老眼光看人,应该在批评的同时,对其所取得的成绩甚至微小的进步给予表扬。如果教师只看到其错误而忽视了其“闪光点”,肯定会挫伤他们改正错误的积极性。

教师要让学生每天都有一份好心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不仅要确保自身有健康的心理,而且要教给学生忍让、自慰、转移、回避、改变坏境、适度宣泄等疏散积郁的方法,使他们消极的心理能量及时得以释放。要时时处处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尽心尽力做好批评的善后工作。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