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本身是如何演变的
1、甲骨的书 从书的定义中,甲骨上的文也是书,只不过由于当时的时代不得已用甲骨来记载。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殷代后期,当时纸尚未发明,人们就地取材,以龟甲和兽骨为记录材料,把占卜的内容刻在龟甲或兽骨上,这就是最早的图书——甲骨的书。 甲骨文是目前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

3、简牍的书 简牍的书也称竹简或木简,主要有竹片和木片制成。 从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来看,在商周时期,简册已经运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当时载录档案文书与书籍的主要载体。到了战国时期,竹简的使用变得十分广泛。 在纸发明以前,简牍是我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日,有关图书的名词术语、书写格式及写作方法,依然承袭了简牍时期形成的传统。

5、古代写本书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之一。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普遍使用,但却没有出现大量的写本,直至宋仁宗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的诞生。使大量复制纸质书籍成为可能。 随着造纸术的不断改进与提高,造纸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纸书的数量与纸张的优越性被人们所充分认识。到两晋南北朝时,纸张已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写本书取代了帛书。

7、现在的书 现在的书基本和清代的图书时差不多的,只不过因为造纸术和印刷术更加先进,所制造出来的书更加精美而已,纸张也跟加的多样化。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