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照相机像素暨图片清晰度的解晰
1、 现在数码照相机无处不在,而且现在所有的手机也都带有照相和摄像功能。而一说到照相机,人们就会以多少像素为最重要的参数来衡量。所以,很多照相机和手机制造商都在这上面花了不少功夫,为了花费低成本而卖高价钱,很多参数上都做了手脚,混淆视听,以假像欺骗消费者。现在就来讲讲像素的意义。 所谓像素,就是组成图片的的元素,在显示屏上以小小的正方形的型式显示。一个像素有尺寸大小和颜色2个主要参数。一张图片有多少像素,就是说,这张图片的宽度和高度2个方向上像素个数的乘积。比如一张图片在宽度方向有1600个像素,在高度方向上有1200个像素,那么这张图片的像素就是1600X1200个像素,即1920000(192万)像素,一般我们就把它称作有200万像素。一张图片像素数量越多,表达的颜色就越细腻,清晰度就越高。关键是,这192万个像素要个个是有效的,这样的图片才是真正意义上的200万,其实,如果一张图片有200万有效像素,它是非常清晰的,能满足大部分的用户要求。可是,有些相机制造商,明明它的CCED只有800X600,也就是,照出来的相片只有大约50万像素,但是它的电路里把图片进行处理,把一个像素分成4个像素,也就是把一个像素横的切一刀,竖的切一刀,就切成4个像素了。而实际这4个相素表达的只是一个像素。像素数量增加到了200万,但清晰度没有增加!而如果把一个像素分成9个,甚至是16个,这样像素分别增加到了450万和800万,而实际上还只是50万的清晰度。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手机的照相功能,吹虚说有1200万像素,但照出来的相片还是不够清晰。 现在就用实际的图片来举例: 会用Photoshop(就是通常说的PS)的朋友就知道,用PS打开图片,里面可以放大图片到“实际像素”,这就是把图片放大到最大而不影响清晰度。如果再放大,就会显示出锯齿形或称“狗牙”,甚至能显示出一个个正方形的像素。我们用一张真实像素的图片来处理,先把JPG格式存为PSD格式,以免出现压缩损失。把文件名命名为A.psd,它的像素为:2295X1536。然后再把A.psd用“图像大小”改成它的四分之一,也就是574X384,总像素为原来的1/16,再另存为B.psd,退出。重新打开B.psd,可以看到,清晰度明显降低。再用“图像大小”改成原来的像素:2295X1536,这时,清晰度不会提高。即使保存退出再打开,也不再清晰了。 另外,我们常遇到的分辨率,比如300dpi,72dpi。是什么意思呢?dpi是英文:dot per inch的缩写,也就是说1英寸的长度有多少个点数,也就是1英寸多少个像素的意思。300dpi就是1英寸有300个像素的意思,听起来是越大越清晰。没错儿,但这是必须在同一尺寸的前提下。如果一张照片在像素数量不变的情况下,用PS把分辨率提高,那是没用的,它的尺寸是会相应的变小的,如果尺寸又不变,分辨率又提高,这就成了我们前面的处理方法,徒增了像素数量,而没有提高清晰度,徒占磁盘空间!像素、尺寸与分辨率的计算关系如下: 像素数量=尺寸*分辨率 注意单位要统一。一般尺寸都是用英寸来表示,1英寸=2.54厘米 一张200万像素的照片,即1600*1200像素,如果它的分辨率是300dpi,那么它的尺寸就是: 宽:1600像素/300dpi=5.33英寸=13.55厘米, 高:1200像素/300dpi=4英寸=10.16厘米, 即尺寸是:13.55*10.16厘米。 如果它的分辨率是72dpi,那么它的尺寸就是: 宽:1600像素/72dpi=22.22英寸=56.4厘米, 高:1200像素/72dpi=16.67英寸=42.3厘米, 即尺寸是:56.4*42.3厘米。 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的像素看起来更粗,锯齿形更明显。以上希望能给网友一点帮助,不要被JS给坑了。那些所谓的几百块钱的手机,吹虚800万像素,1200万像素,那是不可能的。本人键盘一字一字打出来的,也是从自己脑子里想出来的,绝对原创。如果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