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的方法-1
1、 1.遗传因素 据统计,双亲中一人肥胖,子女肥胖发病率为50%;双亲体重正常其子女肥胖发生率为10%;如果父母双方皆肥胖,子女可能肥胖的机率升高至70%~80%。肥胖的遗传倾向还表现在脂肪细胞数目和(或)细胞体积增大。 由多种遗传因子来决定子女的体质,所以称为多因子遗传,例如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肥胖,就属於这类遗传。 据研究,同卵双生儿在同一环境中生长,体康近似;然而不在同一环境中生长,其体重差异也小于异卵双生儿的差异,亲生儿女的体重同父母的体重是密切相关的。

3、 3.社会环境的因素 社会的压力往往是决定因素,可能是因为习惯的骒貉缭塄原因,家庭主妇无社会压力,心宽则容易体胖,譬如有人统计过中下阶层肥胖发生率为21%,而由中下层成为富裕阶层时发生率为9%,由中下层变为更贫穷时,肥胖发生率为18%。肥胖症在中下层妇女中比较流行。 家庭经济水平,贫穷落后的国家,人民饥不饱食,只有极少数,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离,解决了温饱问题并向小康方向发展,胖子也就逐期多起来了。 有了经济实力,才能满足食欲。摄入的能量过剩,产生一批肥胖者。 地理环境对肥胖的发生率也有影响,山区的人活动量大,与平原人群比较,肥胖者少。处于接近寒带地区的人群,冬季不劳动,气候寒冷剿增加饥饿感,常饮酒聚餐,胖子很常见。处于亚热带地区的人们,四季都要做工,还要受炎热气候的煎熬,消耗较大并且食欲受影响,所以肥胖者很少。 现今社会,食物种类繁多,各式各样美食常在引诱你,再加上大吃一顿几乎成为了一种普遍的娱乐,这当然成为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

5、 5.与运动有关的因素 胖导致日常的活动越趋缓慢、慵懒,更再次减邋冠判厩低热量的消耗,导致恶性循环,助长肥胖的发生。运动有助消耗脂肪,在日常生活之中,随着交通工具的发达,工作的机械化,家务量减轻等,使得人体消耗热量的机会更少,而形成肥胖。要想获得持久的减肥效果,除了进行运动外,还应从饮食上进行合理调控。 专家认为,饭前1-2小时(即空腹)进行适度运动,如步行、跳舞、慢跑、骑自行车等,有助于减肥。实践证明,只有运动持续时间超过大约40分钟,人体内的脂肪才能被调动起来与糖原一起供能,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脂肪供能的比例可达总消耗量的85%。少于大约40分钟的运动无论强度大小,脂肪消耗均不明显。运动消耗的热量大于摄入的热量,就会导致全身脂肪的减少,而不会只减一个部位。 因此,轻松和缓、长时间的低强度运动或心率维持在100-124次/分钟的长时间运动是最有利于减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