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漏电起痕测试仪使用方法
1、制备样品:平板斜面样品至少应是50mmx120mm,厚度最好为6mm。可使用其他厚度,但必须在试验报告中说明。样品应按下图所示钻有装电极的孔。
2、清洁样品: 样品应用合适溶剂(例如异丙醇)清洗,去除处理后的残余物,再用蒸馏水清洗样品。清洗好的样品应小心瀚柏围歪安装,避免被污染。如果污染液在下图所示的观察时间内不能湿润样品表面,样品表面应稍微打磨,具体方法如下:将样品用金刚砂细砂纸(400目)加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打磨,直至样品整个表面湿润,干燥时呈现均匀无光泽表面,打磨后的样品应再一次用蒸馏水清洗。在样品报告中应注明打磨。判断标准B使用的试验,应在下电极上方25mm处的两边上各作一个参考标记(见上图和下图)。
3、安装滴液管: 每个样弗辞肛胰品组的滴液管为2根,一根一端位于样品上电极上方,另一端与水泵的出口连接;另一根一垮逆解仔端与水泵入口连接,另一端置于盛污染液的容器内,该容器应为塑料或玻璃材质(忌金属材质容器)。a.将第一根滴液管的一头安装在横梁的孔内,上面可用卡子压住, 横梁用螺丝固定在立柱上(如下图所示),将另外一头分别连接在对应的水泵上,水泵的序号同样品组的序号一致,从左到右依次是1-5。b.试验人员将第二根滴液管另一头整理齐整放置于装有污染液的容器内。
4、安装样品: 将5个样品分别如上图和下图示意安装好,将电源负极安装在下电极处(压紧在固定螺丝下即可),电源正极安装在所示上电极处(压紧在两个固定螺丝任意一个下即可)。
5、准备试验: 除宛鳘艺荤另有规定外,试验应在环境温度(23士2)℃下进行,每种材料试验五个样品。装样品时无光泽的样品面向下,使之与水平面成45°±2°角,两电极之间相距(50士0.5) mm。5个试样可一起或独立进行试验(该设备为5个试样一起试验款设备)。 注意:每次试验都要使用新滤纸衬垫。首先将污染液注入滤纸衬垫中,以使滤纸充分湿润,调节污染液流速并按下图表中的规定校正流速。至少观察流动10min,确保污染液在两电极间的试样表面上稳定的留下。污染液应从上电极的轴孔处流出而从不从滤纸的旁边或顶部溢出。
6、施加电压: 方法1:恒定电痕化电压法在污染液以上图表中规定的浯裁佻辞流速均匀流下时,合上开关,并将电压升到2.5 k V,3.5k V或4.5 k V 中一个较为合适的电压苒锃巳伢值,并开始计时,应保持电压恒定6h。如果还需要在更高或更低的电压下试验,则对于每一个优选的试验电压再另取一组五个试样进行试验。 方法2:逐级电痕化电压法选择一个其值为250V 倍数的起始电压,从起始算起,使得在第三级电压之前,不发生判断标准A(电流超过60 mA)的破坏(可能需要做一次预备性试验)。在污染液以规定的流速均匀流下时,合上开关并升高电压到选定的值,保持该电压1h,以后每小时按250 V逐级增加电压直至发生按判断标准A的破坏,并记录下来。当电压升高时,污染液流速和串联电阻器的电阻值也应按上图表中的规定增加。
7、试验时间设置: 以上无论采用恒定电痕化电压法的方法1还是逐级电痕化电压法的方法2,对设备的操作流程是一样的,区分在于试验时间的设定,方法1为6小时,方法2为1小时。
8、试验步骤一: 进入触摸屏”数据采集“界面,按下”排液’键,5个水泵同时开始运转,当管路里的空气全部排出后,再次点击“排液”,此时“排液”停止(管路为透明,请试验人员注意观察)。
9、试验步骤二: 按下“数据采集”界面上的 “电压”键,旋转设备控制面板上“电压”旋钮,旋转到需要做的试验电压大小的位置,液体流速会根据试验电压自动切换。
10、试验步骤三: 按“启动”键,试验开始。当任意一个样品电流超过60毫安的时间持续2秒,试验会自动结束,触摸屏内试验结果部分显示“失败”。或者,人为观察有样品起火,可以点击“起火”按键,试验结束,触摸屏内试验结果部分显示“燃烧”。如果在整个设定时间内没有出现以上两种情况,时间到设定时间后,试验自动进行至结束。以上试验步骤结束后,自动跳出保存界面,点击“试验名称”后空白处,填写相关实验名称,点击后下角“数据保存”,试验结束。
11、终点标准: 对下列条款所述的试验设备而言,电痕在下电极起始。可采用两种判断标准确定试验终点。判断标准A:当高压回路中通过样品的电流超过60mA时达到了终点。此时过电流装置切断电源。注意:该终点判断标准允许采用自动装置同时试验几个样品。判断标准B:当电痕达到离下电极25mm处的样品表面的标记时达到终点。 注意1:该终点判断标准需目测和人工控制。注意2:优先采用判断标准A。如有关材料规范要求时,可用判断标准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