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学习摄影?
1、那么首先要熟悉自己的器材。哪怕你用手机拍也好,也请熟悉一下里面有哪些设置,比如怎么变焦,关闭闪光灯等。这时候可以各显神通,看说明书是技术男擅长的,自己瞎琢磨也是可以的。需要花一定的时间来熟悉设备,防止自己有什么想法或者要捕捉什么机会的时候还手忙脚乱一番还什么都没抓到。有人说我就是不懂设备怎么办?这个……你就直接找个只用按快门的机器吧,单反那种遍体按钮转盘的不是为你设计的。要知道哪怕是个只剩1档快门,2档光圈,镜头对焦卡住的机器仍旧能拍出好作品,但前提是你熟悉它了解它的长短深浅
2、我从某本教材上看来的,(教材名字不能告诉你们,自己去找吧,否则我怎么混啊。)一个初学者作业。在家里拍100张自己觉得可以的照片。有朋友要学摄影我就常拿这个忽悠他们。有人过半小时过来说,搞定。有人看了题目想了半天用鄙视那些把鸡毛菜买到20元一斤的小贩的眼神看我,你这题目太损了吧,没个1年半载我怎么拍的完。你丫不想教我就直说。汗!好了,你们知道我要说什么了吧?数量不是关键。每张照片都有思考,都运用了自己的脑子和眼睛那就好了。而且要有一定的数量积累才能把一种技术融汇贯通,才能在需要的时候从脑子的不知道哪里涌出来。好,接下来展开讨论各种目的的摄影学习方式。
3、其实一般情况下,大家都是从a开始,有着向b发展的冲动,最好能兼顾点c得到点投资回报。当然还有TX说,我就要直接跳往b的终点,你要怎么样?那我也没异议。有些人是有天赋的,不过这样的人并不多。大部分TX还是慢慢培养兴趣,慢慢进步。所以我也还是从a入手,介绍点儿b,c么,我自己也不懂,潜意识里面还有点鄙视,觉得它妨碍了b的发展。初学者,应该使用数码,这是反复考虑很久后得到的想法。成本不是关键,关键是可以缩短检视成果的时间间隔,并且在电脑上方便比较各种效果,记录参数,同时也容易交流,得到指点。但是使用数码学习时必须要时刻提醒自己,控制自己按快门的速度。千万不要养成一种习惯,反正数码照片每次快门成本接近于零,就快速的连续拍摄,事后再挑。也许在某个场合有特定目的拍摄任务可以这样,但是学习时千万要对每张照片的拍摄动机,每个参数选择都考虑清楚。在这之前,当然也已经听说过,快门,光圈,ISO,白平衡,对焦,景深以及机身基本结构知识有一定了解咯。通过学习拍摄过程中的这种思考,反复加深理解。
4、在第一段里面,胡说八道了一些摄影技术的学习方法。这里我再罗列一些必须要掌握的专用名瓠鲺闲剔词,如果你不明白,运气好的话还是可以拍出点有意思的照片,但是对于有意识去控鲽判砦吟制机器和技巧得到自己想要的照片就有些困难了。有些词,机器已经很体贴的自动帮你算好了,但是作为一个有前途的潜在摄影师,你还是需要理解并知道自己的相机上是如何实现的。如果你无法清楚解释,请到百度上去google一下。并通过练习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曝光量,光圈大小,快门速度,ISO(感光值),白平衡(对于数码相机,胶片为日光和灯光片),135画幅(全幅),光影明暗,宽容度,对焦,变焦定焦,景深,冷暖色调,对比反差,饱和度,高调,暗调,长焦,中焦,广角,标头,视角,视点,直方图。在我们进行了大量的练习以后,接下来一步是什么?当然要到网上去孔雀开个屏,说点谦虚的话,请拍砖之类的,当然心里窃窃期望飞过来的是奶油蛋糕,糖衣炮弹。这里,对于希望能够进行摄影学习的TX们提个重要建议,照片的筛选能力就要在这里培养。《挪威的森林》里,永泽说,绝对不要同情自己。这就是我们最初选片的重要原则。挑选要放给大家交流的片子,需要一切从严。对自己在学习中拍摄的片子要仔细观察分析挑选,能自己看出缺点来的片子坚决筛掉。对于一个使用数码的初学者,在控制快门次数后(注意这句话),每次习作拍摄100张,其中能够挑出10张已经是很好的成绩了,出个6、7也很正常。用胶片的话,由于成本压力,拍摄谨慎,比例可能稍高,当然也不排除,装卷失误,全军覆没,没办法,这也是胶片更接近生活的一个特性。如果只被你选中1张,那么恭喜你,虽然你自己打击了自己的拍摄积极性,但是却得到严苛挑剔的眼睛。这将是你在后续学习路上帮助你前进并建立自己拍摄风格的重要工具,没有之一。照片展示给别人看的时候,需要做一些简单的说明,拍摄参数,条件,拍摄意图,这样可以帮助观看者来比较你是否正确传达了你想要传达的内容,并提供技术上的帮助。这里有个很重要的建议,虽然和高手交流可以得到一些知道,但是和一些完全不懂摄影的人讨论,往往也能获得很好的建议。他们的看法往往出人意表。到这个阶段,基础的学习方法已经很明白了。a、基础知识学习b、边思考边拍摄c、严格筛选照片d、分享交流然后重复这4个步骤,每次重复都会得到几百张的废片和凤毛麟角的合格作品。摄影水平的提高则体现在,对相机,和拍摄参数的熟练程度,观察力锐利,按快门时机的坚决把握,废品数降低,成品率提高。经过几次的拍摄后比较熟练掌握了相机和技术(一般这个过程对于每周拍摄2小时的TX,大概也就1~2个月吧),可以尝试给自己寻找一些拍摄的主题,最好挑选那些有普遍意义,而不是短期搞定的主题,例如奥运会,SB会等。可以进行反复多次拍摄,并对多次拍摄得到的样片进行比较,观察自己能力的变化。这将对我们后面讲到的内容有重要的帮助。这里我也有必要提一下关于后期制作技术的学习。后期对于胶片摄影来说叫暗房技术,对于数码来说就是各种编辑软件。对于初学者来说,建议尽量少使用后期技术,可以有些不得不的裁剪缩放曲线调整,但是请尽量少用。这会掩盖前期技术的缺陷。如果是急着要出作品,比如有TX刚入门就是商业摄影,人家新郎新娘等着要照片呢,那么没办法,还是啃啃书,学习一下PS,LR,之类的,混饭吃不容易的。当然,如果前期能力过关,那么后期的时间精力将大幅减少,这也是一个商业摄影师的重要成本。
5、首先器材对于摄塘垛獯鹤影是十分重要的,那些说器材和摄影无关的论点是错误的。只是说器材的价格和摄影作品的价值没有直接对应的关系。器材的性能必须符合摄影创作的需要。器材爱好和摄影爱好是两回事,虽然大部分时候一个摄影爱好者同时也会是一个器材爱好者,两者交织在一起。器材爱好者绝对不会用器材价格来衡量器材高下。初级爱好者,对于器材的参数表更新换代关心,进阶后,对于其技术演变用料做工和技术革新关心,随后,会对器材的设计风格血统进行研究,最后会体会到器材设计的艺术性,以及器材技术对于摄影艺术创作的影响。所以器材爱好者照片的内涵可能不行,但是在拍摄技巧上却一定是登峰造极的。那些用着莱卡,拍出来照片不知道光线角度的同志一定不是器材爱好者,只是品牌爱好者。至于用着马克III,DX3的如果只是拍着画面基本技术都没有的照片,那只是ZB了。摄影爱好者的快感来自于2个地方,创作过程的投入和创作结果得到认可。他们会为了创作需要对器材尽可能的追求适用性,所以摄影爱好者肯定是熟悉他们的器材的。大家可以自己对号入座吧,作为一个纯粹的器材爱好者或者摄影爱好者其实都是不容易的,这两者之间没有高下之分。唯一有高下之分的就是那些ZB爱好者,我是看不起的。希望能对爱好摄影的各位有一点点地帮助我就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