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时房子归对方,我可以有居住权吗
在婚姻关系解除时,双方当事人需要处理财产的分割、抚养权的分配等相关事宜,这也是当事人在离婚时比较关心的问题,存款、动产等在分割时比较好处理,但是涉及到不动产特别是房产的分割时,可能会产生很多协商和处理上的问题。房产本身和存款不同,不能够直接一人一半进行分割,一般会采取一方取得房屋所有权,一方取得房屋财产价值的一半作为补偿的方式来分割房产,但很可能会出现未取得房屋所有权的一方并无其他房产,甚至可能同时在抚养孩子,这时就会产生一个问题,当事人能否取得居住权呢?在《民法典》通过和生效之前,我国有关于婚姻家事方面的法律实践主要是参照《婚姻法》、《继承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涉及到一般性的规定则参考《民法通则》,但之前我国法律体系中对一些较为抽象的权利并无具体规定,例如居住权和配偶权等,在《民法典》即将生效的情况下,离婚时居住权的问题也需要再次进行详细的讨论。

2、居住权如何进行约定?可以约定永久居住权吗?在过去人民法院判决居住权的司法实践中,通常来说都会将居住权设定为两年,这一数字在现行法律法规中事实上是没有根据的,主要参考的是以前司法解释中“暂鳝茹挝沆住权”相关的规定,因为居住权这一概念是在没有《民法通则》规定的基础上出现在《婚姻法》的司法解释当中的,一般将其视为暂住权修改后的产物。但实际上居住权的约定本身作为一种用益物权的约定,是可以在拥有所有权的时间段内任意约定其时限的,其性质类似于我拥有一本书,那么在我拥有这本书的时间之内我可以任意约定由他人使用,而居住权本身是一种限定了使用方式和载体的用益物权。在2021年我国《民法典》将会正式生效,《民法典》当中对居住权作出了规定,将其定义为居住人为了满足生活居住的需要按照合同约定对他人住宅享有占有和使用的用益物权,居住权可以自行约定,不仅局限于婚姻领域。这一定义规定了居住权的权利内容、客体和设立方式,当事人可以通过协议来约定以生活目的对房屋的居住的权利,同时对于其相关的处理方式,适用用益物权的相关规定。本文从居住权目前的司法实践情况、相关的法律渊源、未来的新规定的分析和概括对这一特殊的设定在房屋上的物权进行了介绍,居住权可以通过协议来约定,也可以通过遗嘱等进行设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