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diy的硬件分析
许多人在采购电脑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不知道自己的电脑到底用途是什么,或者说不知道自己买了电脑打算做什么,所谓目的不明确。于是,就会发生许多类似于“为了玩CF花了8500买一台主机”、“为玩刺客信条4装了一台电脑结果玩起来却非常卡”、“听说E3-1230V2/V3非常好就装了一台这个CPU的电脑,结果感觉似乎没什么用”等诸多哭笑不得的情况。
这是为什么呢?
很简单:在买电脑之前没有任何计划,或者说没有一个系统的认知,甚至不明白计算机不是为游戏而生。
对于一个普通用户而言,当你制定了采购PC的计划时,你会先做些什么准备呢?我认为,你首先应该问自己三个问题:
(1)我的这台PC具体的用途是什么?
(2)我的这台PC准备使用多长时间,或者说预估寿命是多长?
(3)我对这台PC的预算与最终资金投入是多少?
可以说,这三个问题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你的实际用途直接对整机的配置要求进行限定,通过查询配置的价格,得出初期预算,而你对这台PC的预估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可能会改变你的预算,或者导致后期的资金投入。而当这三点都得到了确认时,你就能做出一份预期配置,而这份预期配置就不会出现一些尴尬的情况。
那么,如何通过实际用途对配置需求进行限定呢?
对于不同的DIY产品而言,基本都有旗舰级、性能级、主流级、入门级的区分。例如:Intel CPU的i7是旗舰级,i5属于性能级,i3属于主流级,奔腾和赛扬就是入门级。nVIDIA民用显卡的GTX780Ti/GTX780属于旗舰级、GTX770/GTX760系列属于性能级、GTX660/650系列属于主流级、GT640以下属于入门级。
一般来说:
对于需要进行数学建模、渲染、视频处理的用户而言,强势的CPU和大容量内存的关键,你至少需要一颗性能级CPU来更好地完成你的任务;
对于需要进行3D建模、制图的用户而言,专业绘图卡和专业显示器是关键,你至少需要一张主流级专业绘图卡来提高你的工作效率;
对于高清用户和下载达人而言,大容量硬盘是关键;
对于需要持久工作的用户而言,高效率电源和稳定的主板是关键;
对于一个竞技游戏玩家而言,一套好的键鼠也是不可或缺的;
而对于没有特别需求的普通用户而言,没有哪个部分是性能瓶颈,只要一台整机各部分配置平衡、稳定,它就可以很好地为你服务,直到退役。
当你根据自己的实际要求,明确了自己的使用意图之后再进行采购,那么,在预算上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例如,对于游戏用户而言,一颗性能级CPU搭配一张主流级显卡,就可以应多大多数热门游戏,而对于高清发烧友而言,一颗入门级CPU搭配大容量硬盘就可以轻松解决问题,很大程度上并不需要独立显卡。同样是游戏用户,对于大型单机游戏玩家而言,通常整机的配置要求较高,性能级CPU与性能级显卡,甚至旗舰级显卡是少不了的。而相比之下,网游用户的整机的配置需求就不那么苛刻了,主流级CPU与主流级显卡足以应对大多数网游,纵使是之前最热门的魔兽世界和目前最火爆的剑灵,其最高配置需求也比不上刺客信条4高画质时配置需求,性能级CPU与性能级显卡的搭配就可以完美应对。
当然,以上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毕竟,对于土豪而言,什么都不是问题。而对于普通用户而言,钱,是最关键的问题。正所谓,钱不是问题,但是,问题就在于没钱或者钱不够怎么办?也就是说当你预算充足时,什么配置都难不住你,当你预算不足的时候,你应如何对你的配置进行调整呢?
就一台整机来说,除了独立显卡和机箱之外,包括CPU、主板、硬盘、内存、电源、显示器和键鼠,甚至CPU散热器在内的诸多配件,无所谓孰轻孰重,都是缺一不可的。但是,不同的配件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的主导性能,有的主导功能,因此,某些额外的预算,或者说可以削减的资金投入就出现了。在这里我从个人角度讨论一下我个人对每个不同的DIY配件的定性分析,借以提出我对预算中不同的配件的费用支配的指导意见。
1、计算机的大脑——硬盘(此处特指HDD)
对于一台主机而言,最重要的一个配件,从根本上说,是电源。电源不仅为整机提供了动力来源,更是一台主机稳定、高校、长久运行的根本保障。
电源的工作原理,是将含有杂波、噪音的高压高频交流电,通过重重降压、滤波、去噪、降频、整流,转换为低压直流电,并将其通过主板输送至整机的各个部分,这就好比是一个人的肺和心脏,肺接收来自外界的空气,过滤杂质,通过肺静脉把富氧的空气输送给心脏,再通过心脏将富氧的空气输送至人体各个器官,维持生命。因此,电源的好坏,直接关乎到整机中其他配件的工作稳定性,一颗好电源,可以给一台落伍的老机器继续稳定工作提供良好的支持,而一颗差电源,可能导致主机出现故障、罢工甚至烧毁。(我就曾经见过一个最极端的案例:一个朋友因为电源不稳定,烧坏了主板、显卡和CPU,一整台机器最主要的几个配件都毁于一旦,损失惨重。)
所以,在做采购预算的时候,在电源上的费用预算是绝对不可以随意削减的,例如:当你通过整机功耗计算得出,你对电源的额定功率需求是450W时,你既不能选购低于这个功率的电源,更不能选择故障率高、存在不稳定因素的电源,更不能在预算不足的情况下,对电源的预算作出削减——唯一的例外,是当你降低了整机的配置从而降低整机额定功率需求的时候
3、衡量一台计算机性能的唯一标准——CPU
终于说到CPU了。
为什么说CPU是衡量一台整机综合性能的唯一标准:因为在当前主流的X86架构系统的环境中,在一台计算机里能够解码所有的复杂指令集,即X86指令集的单元,只有CPU。一颗CPU可将整机的性能界定在某一个水平面上。因此,在对主机的理论性能进行衡量时,CPU有绝对话语权。
内存的大小直接影响CPU的工作效率,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对系统的运行效率有显著的影响,这就好比一个人的血管,血管如果通畅,那么身体就能保持健康,血管一旦阻塞,那么各种疾病也随之到来。不过,当血管的通畅程度达到一个临界值或者说上限的时候,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就没有那么明显了。同理,如果一台计算机拥有强势CPU,但是搭配了过低容量的内存,那么CPU的运行效率会受到限制,例如i7-2600K只搭配了1G内存,那在Windows7-64bit系统下运行专业绘图软件其效率一定会大打折扣;而一颗弱势的CPU,总是配备再高的内存,也无法再提升其运行效率,例如G1610搭配32G内存,与G1610搭配4G内存,在Windows7-32bit系统下看高清电影,其本质差别是不大的。
到了万众瞩目的主板了。
很多人一定很难理解,为什么我将主板的位置排得如此靠后。
不得不说,我这么做的理由是:在预算不足的情况下,主板是唯一可以进行大幅度削减预算的配件。
原因有两点:其一、主板对于整机的性能提升起不到决定性作用;其二、主板对于整机的贡献出了提供稳定性保障之外,只是提供各种附加功能,其本质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沦为纯粹的载体。
(2)关于超频。在早期,CPU的普遍频率都不高,因此,当CPU通过主板、内存、电源的共同支持进行超频后,可以有效甚至显著提升整机运算效率。而当Intel自Core ix-3000时代开始全面限制了CPU的超频能力后,依靠“容易超频、简单超频”为卖点的主板就受到了严重的削弱。对于一般用户而言,主流级CPU默认的3.0GHz已经能够轻松应对日常应用。
而当主板在超频这个对整机性能上的提升能力也遭到了削弱之后,主板在整机里的地位只剩下稳定性保障。因此,在主板的功能足够、稳定性有保障的前提下,对于主板的预算是可以进行相应的削弱的。
6、主机的依托:机箱
如果把一套配置看成是一个人的话,那么机箱无疑是这个人的着装。
在入门级用户装机的过程中,许多时候,机箱通常是被忽略的一个部分,一方面是受到误导,认为机箱只是一些铁皮,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另一方面,机箱的作用是用肉眼看不出来的。所以,通常有许多人在选购机箱时持能省则省的态度,在机箱上的预算被大大削减。殊不知,机箱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对各个配件的寿命也是有着重大的影响的。这里我简单地举几个例子。
(3)机箱对CPU、显卡的影响
CPU与显卡在高负载运作时产生的热量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好的机箱,可以通过良好的风道设计,最大限度地排除机箱里的热量,而一个差的机箱,不存在风道等相应的设计,就会导致热量堆积甚至主机宕机。
仅以上几点,就可以充分说明机箱在整台主机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对于机箱的预算一定要做到适合你的运作平台,虽然没必要太好,但也不能太差。在保障整机安全、稳固的前提下,机箱的预算是可以进行适当调和的。
7、显示器
(1)尽量选择质保较好的一线品牌;
(2)如果在实体店与网购差价不大(例如50元以内)的情况下,建议选择实体店,因为可以验货,以防亮点坏点意外。
(3)对于一些需要进行专业设计的用户和需要高清体验的用户而言,尽量多选择高端产品,而对于普通游戏用户而言,采购专业显示器进行游戏则是一种浪费。
8、CPU的副将:显卡(此处单指民用显卡)
是的,在计算机发展的历史上,显卡的存在几乎一直都与游戏性能直接挂钩,并且,一张好显卡对整机在游戏性能上的提升是巨大的。如果把CPU看成一支军队的指挥官,那么GPU就是前线执行官,GPU里的运算单元就好比是冲锋陷阵的士兵。从理论上说,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群龙不可无首,猛将不可无兵。
但是,必须强调一点:GPU没有逻辑单元、分支预测、乱序执行等CPU具备的功能,因此GPU的存在就是为了分担CPU的工作。毕竟,在当前的系统环境下,GPU无法起到主导作用,因为所有的复杂指令全部是由CPU进行解码的。在前面的CPU分析部分,我已经指出了这一点,这里我再补充一点:
CPU可以加强或者削弱显卡的性能,而任意显卡都只能加强CPU的性能。也就是说,CPU主导着GPU。除非是进行大规模浮点计算,通俗的说法就是玩3D游戏等行为,否则,真正对整个系统起主导作用的,是CPU,而不是显卡,显卡只有在CPU相同的情况下才能对整机性能起考量作用。再次强调:我的观点只是强调CPU为主导,并没有全盘否定显卡的意义,毕竟,均衡的配置才是关键。
因此,对于没有特殊用途,例如不做专业绘图、不需要3D建模、不玩大型3D游戏等没有硬性需求的普通用户而言,在显卡上的任何多余的投入都属于浪费行为。很有可能,当前已经日趋成熟的Intel核心显卡或者相对强势AMD核显都已经足以满足你的需求了。
所以自己攒机的时候就可以参照这几条来买:
(1)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应该在电源的预算上投入更多的资金,而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无论如何不可以克扣在电源上的预算。
(2)在确定了整机主要用途之后,立即根据用途确定CPU的采购方案,为了整机性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有保障,不可以随意削减CPU的预算。
(3)在确定了硬盘容量需求之后,一定不能贪图便宜或者因为其他原因随意降低硬盘的预算,数据无价!
(4)内存的预算要保障所选内存能够在整机高负载运作时不成性能瓶颈即可,没有必要追求过高频率与加强散热。
(5)主板不影响性能,只要能保证整机稳定运作,功能足够即可,在没有特殊应用的情况下,没有必要在主板上支出过多。
(6)机箱在足够坚固的前提下,必须保障整机良好的散热,除此之外,无需因为过多额外的功能而提高支出。
(7)显示器在保证良好的质量的前提下,要为你的眼睛提供更健康的保障——当然,减少对着电脑的时间是保护眼睛的更好的办法。
(8)对于显卡的预算,除非你的用途里必须要使用到独立显卡,否则,在显卡上过多的支出都是浪费,尤其是为了玩泡菜网游花钱买高端显卡。
总结起来可以这么说:采购PC预算不足时要做到“三不减”“四保障”“一可有可无”,“三不减”配件的预算是不可以随意削减的,“四保障”的配件在预算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适度削减的,“一可有可无”就是指显卡在无硬性需求的前提下是可有可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