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男子中暑死亡 预防中暑死亡的6个误区
在这个炎热的季节中,气温的升高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夏季疾病的产生,而中暑则是最常见也最要命的疾病之一,近日浙江就有一务工人员中暑致死亡事件,由此可见中暑的危害之大。那么我们在中暑急救时有哪些误区呢?现在小编就给大家分析一二。
浙江男子中暑死亡抢救前体温表“爆表”
7月29日中午12点30分左右,贵州籍来嵊务工者吴某被人发现倒在该市城西转盘附近,路人急忙打120急救电话,将他送入嵊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该院急诊科主任邢钢称,到医院后,值班护士为该男子测量体温,水银体温表(最高测温42°)当场爆表!

吴某今年36岁,在该市一建筑工地工作。被送到医院后,吴某神志不清、呼吸急促,心率快、血压低,医生马上对其采取干冰降温、镇静、输液吸氧、插管呼吸等抢救措施,最终还是无力回天。已昏迷的吴某很快转入深昏迷,并出现多器官衰竭而死亡。
在该市人民医院,有关医生告诉记者,近期嵊州市高温天气居多,最高气温持续在40℃以上,每天到医院就医的病人大增,尤其以高龄体弱者和露天作业者较多。
医生提醒市民,特别是户外作业者,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及时补充水分,多喝白开水或淡盐(糖)开水,尽量避开10时至15时左右太阳辐射最强烈的时段,口渴后不宜狂饮,受热后忌“快速冷却”。

对体力劳动者来说,户外作业最好戴上遮阳帽,不要在阳光下停留太久。发现有人中暑,应该赶快将其移到阴凉的地方,松开或脱掉其衣物,让其舒适地躺着,用东西将头及肩部垫高,再以冷湿的毛巾覆在头上,如有水袋或冰袋更好。用海绵浸酒精,或毛巾浸冷水,用来擦拭身体,尽量扇风以降低体温达到正常温度,同时视情呼叫专业急救或拨打120急救电话。#p#副标题#e#
预防中暑死亡 有6个要命的误区
1.忌大量饮水
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不止。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

2.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
中暑的人大多属于脾胃虚弱,如果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3.忌单纯进补
人们中暑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进补。如果认为身体虚弱急需进补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进补过早的话,则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者是本来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会再卷土重来,那时就更得不偿失了。
4.忌吃大量油腻食物

中暑后应该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功能。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体就会感到疲惫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5.忌偏食
中暑患者应以清淡饮食为主,但可适当佐以鱼,肉,蛋,奶等,以保证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还是相当有必要的。
6.忌饮冰镇啤酒
中暑之后若饮用冰镇啤酒容易使人体胃肠道内的温度骤然下降,血管迅速收缩,血流量减少,从而使生理功能失调。 还会使人体内的胃酸,胃蛋白酶,小肠淀粉酶,脂肪酶的分泌减少,导致消化功能紊乱;胃肠道受到过冷刺激,变得蠕动加快,运动失调,易诱发腹痛,腹泄及营养缺乏等症。#p#副标题#e#
避免中暑死亡急救措施

搬移
迅速将患者抬到通风阴凉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 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降温,患者头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体温,当体温降至,以下时 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补水,患者仍有意识时,可给一些清凉饮料,在补充水分时可加入少量盐或小苏打水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
促醒
病人若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位,使其苏醒中暑急救措施转送,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尽可能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

转送
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尽可能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转送。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尽可能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
结语:中暑不但会伤害身体,更可能危及生命,没有正确的急救治疗措施,就极易发生悲剧,经过上述文章,大家是否对其都了解了呢?小编希望大家都能健康快乐的生活,千万不能不以为然,只有大家都能意识到预防和治疗中暑的必要性,大家就都可以度过一个美好的夏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