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是怎么来的
1、立夏的由来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为“立夏”节气。这个季节,在战国末年(公侍厚治越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挑递彩醪东南的时候,就是立夏,预示着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如《逸周书·时讯解》云:“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
2、立夏的气候特点主要体现在气温和雨水两个方面。立夏之后,天气越来越热,白天将越来越长。不过“立夏”前后,在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的地区,是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在这时候,一般都会感觉到炎热的气息扑面而来,温度上升明显。立夏以后,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日均明显增多,连绵的阴雨不仅导致作物的湿害,还会引起多种病害的流行.
3、立夏的习俗有很多比如,"尝新活动","迎夏仪式"巳呀屋饔,“立蛋”,“斗蛋”," “秤人”"等.立夏“秤人”:就是立夏这天,吃罢中午饭之后,人们会在村口挂起一杆大木秤,并且在秤钩上,悬一根长些凳子。之后,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来秤一秤自己体重——看看自己究竟有几斤几两,以图个吉利。这时候,掌管司秤的人,往往会一面打秤花,一面讲一些相应的吉利之言。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