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预防传染病
传染病是人们谈之色变的东西,要预防传染病不仅仅是医务人员的责任,同时也是我们普通百姓关切的事情,及时发现身边的传染病源,及时预防可能到来的传染病是每个人希望的,接下来讲述一下如何预防。
发现并上报传染源
1、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这一类为强烈性传染病,城镇要求发现2小时内上报,农村不得超过6小时。
2、乙类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这一类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城镇要求6小时内上报,农村不得超过12小时。
3、丙类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晾软粪削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这一类为监测管理传染病,要求发现后24小时内上报。
管理传染源
1、对传染病的接触者分别采取检疫措施,密切观察并且适当用药物进行预防,或者接种疫苗进行预防,在人群中检出传染病源携带者,并且对食品和物品制作和销售人员进行定期检查并且调换工作岗位。
2、对动物传染源进行必要的消毒和捕杀,宰杀后应该用氯制剂、漂白粉或生石灰进行消毒处理。掩埋之后应该在掩埋的地点设置警示标识。
切断传播途径
1、进行隔离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途径。对于致病致死率高的,传染性强如霍乱、鼠疫、狂犬病等应单人房严密隔离起来。
2、呼吸道传染病应进行呼吸道隔离,对于传染源的飞沫和鼻咽分泌物应当防范,带上口罩,帽子。如果正在治疗医务人员需要穿上隔离衣。病室需经常通风换气,每天用紫外线灯照射或者过氧乙酸喷雾消毒。适用于:麻疹,流感,百日咳,开放性肺结核等疾病。
3、消化道传染病应对传染源的排泄物和呕吐物进行消毒后排放。适用于伤寒,副伤寒,甲型肝炎,细菌性痢疾。
4、对于血液-体液传染病的患者,应该注意避免接触其血液体液及污染物,需要带上橡胶手套,尽量避免在皮肤损伤的情况下接触患者。适用于: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5、对于皮肤或者黏液接触引起的传染病,需要避免和患者进行直接接触,避免蘸取患者的黏液或者皮屑,必须接触时穿戴好橡胶手套。
6、对病原体通过昆虫为媒介而传播的,应该安装纱窗,纱网,做到防蚊、防蝇、防螨、防蚤、防虱。适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疟疾,斑疹伤寒,回归热等。适吹涡皋陕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疟疾,斑疹伤寒,回归热等。
7、对于抵抗力低下的人员,这种是易感染者,应当做适当的保护性隔离措施,避免正常人员患病。适用于严重烧伤,早产儿,血液病,骨髓移植,肾移植等。
保护易感人群
1、非特异性保护:增强体育锻炼,改善营养结构,提高卫生水平和生活质量,避免和患者进行接触,对易感人群进行隔离性的保护,对于感染性高的职业的高危人群给予提高防护措施。
2、特异性保护:有计划的进行疫苗接种,提高身体自身抵抗传染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