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经典解读

2025-05-05 08:46:11

1、说到《论语》,我们脑海里很快闪过这样一句话:《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书。但作为四书五经之一的《论语》,其实并不怎么好读。首先,《论语》一共有20篇512章一万多字,但就是一些对话的简单归类,个别地方还有重复出现的字句,内容整体比较随意;其次,《论语》本身篇与篇之间并没什么联系,甚至连篇章的名字也不能好好选取,只是选取每篇第一章的前两三个字当标题,所以单看目录让人崩溃;第三,《论语》引入的概念特别多,看着看着就很容易混乱了。那么,这样难以攻克的《论语》,我们要怎样才能快速读懂呢?

《论语》经典解读

3、在《论语》里,孔子给我们阐述了很多关于人的道德品质的概念,有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等,非常非常的多,但其中最核心的就是一个字:仁。“仁”字在论语中总共出现109次,是论语中最重要的概念。因为孔子认为仁是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是值得我们终身去追求的。关于仁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一个能够做到仁的人必然是孝敬父母的人,忠于君王的人,做事中庸的人,而不是花言巧语的人...

《论语》经典解读

5、孔子强调追榨施氅汝求仁的品质,重视学习的提升,而能做到这样的人就是君子了。在《论语》里对什么样的人是君子有详细的说明: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保留了原始的质朴,同时又很有修养,那么他就是一个君子。与君子相对的另一个概念是小人。在孔子的理论世界里,君子是完美的,而小人是可耻的。他用大量的论述告诉我们什么样是君子、什么样是小人:比如君子就是坦坦荡荡的、小人就是整天焦虑的,君子心怀远大、小人就顾着眼前一点利益等等诸如此类。打个比方,如果说岳不群是小人,那令狐冲就是君子。当然,孔子是鼓励我们去当君子而鄙视当小人的人的。

《论语》经典解读

7、基于德政的治国方针,孔子提倡效仿周朝的礼制来进行管理。所谓“礼治”,就是遵守严格的等级制度,君和臣、父和子、贵和贱、尊和卑都有严格的区别。孔子本身就是十分认同并遵守周礼的,在《论语》里有大量描述孔子是如何推崇并遵从周礼的论述。在行为举止上,孔子都能按礼行事,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环境,应该有什么表情、什么动作、什么语言,他都一丝不苟,准确而妥贴;在教儿子说话时孔子会要求按周礼说雅言,在看到诸侯有越礼的行为孔子会忍不住唠叨几句,而自己最爱的弟子颜回下葬,颜回的父亲请求孔子卖车给颜回厚葬,孔子也因为要遵守周礼而拒绝了。可以说孔子是用生命在维护礼制的秩序。

《论语》经典解读

9、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期的内容:在孔子的心目中是有一个理想的成功之路的,其实这也是一条个人成长和国家管理相结合的成长之路:个人通过修身养性使得自己的心境修为在一般人之上,然后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族或宗族,接着有能力治理好一个小小的诸侯国,最后才可以安抚天下黎民百姓,使他们能够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可以说是孔子政治伦理成功学的最好演绎。

《论语》经典解读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